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53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包括培养皿,培养皿的顶部形成有开口,培养皿内用于放置培养液,培养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轨道,各轨道均安装有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穿引空间,培养皿的侧边设有金属丝固定结构,金属丝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两条金属丝,金属丝沿轨道的延伸方向伸入穿引空间内,穿引空间用于从金属丝伸入的对侧伸入血管,以使血管与金属丝相穿。该技术方案的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能够有效引导金属丝从血管中穿引而出,操作简单,单个金属丝仅需一次穿引即可完成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保证血管在穿引后依然保持活性,大大提高下一步血管肌动张力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成功率。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用于血管张力实验穿引
,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对微血管病变了解逐步深入,目前有多种微血管张力检测装置。这些装置可以记录在离体血管肌动的张力,进一步评估血管的收缩或舒张的微小变化。在测量初始,操作者需使用两根金属丝(直径约25

40μm)穿过血管腔(血管腔直径约50

500μm,长约2mm),从而固定微血管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0003]现阶段,操作者在灌流的条件下借助显微外科器械穿引固定血管,由于离体的血管及金属丝极其细小易在培养液中漂浮摆动,加之在显微镜下操作,操作难度系数大,操作精度要求高,如多次穿引或反复牵拉血管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活性减低甚至死亡,无法满足血管张力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其能够有效引导金属丝从血管中穿引而出,操作简单,提高穿引成功率,极大地降低了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保证血管在穿引后依然保持活性,大大提高下一步血管肌动张力实验的准确性。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顶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培养皿内用于放置培养液,所述培养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轨道,各所述轨道均安装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穿引空间,所述培养皿的侧边设有金属丝固定结构,所述金属丝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两条金属丝,所述金属丝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伸入所述穿引空间内,所述穿引空间用于从所述金属丝伸入的对侧伸入血管,以使所述血管与所述金属丝相穿。
[0007]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培养皿设有两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条组件,所述导向条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沿第二方向延伸,同一组所述导向条组件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之间形成所述轨道,所述限位板安装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导向条和所述第二导向条之间。
[0008]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轨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培养皿的内腔贯通,所述限位板滑动安装于所述轨道。
[0009]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板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配合槽,同一组所述导向条组件的所述第一导向条的顶部设有向所述第二导向条延伸的第一配合板,同一组所述导向条组件的所述第二导向条的顶部设有向所述第
一导向条延伸的第二配合板,所述限位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之间,所述第一配合板和所述第二配合板对应嵌入所述配合槽内。
[0010]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丝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并排安装于所述培养皿的内侧,两个所述金属丝对应安装于两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有两个出入口和将两个所述出入口贯通的引线通道,所述金属丝的一端依次穿过同一安装块上的任一所述出入口、引线通道和另一出入口后固定于所述安装块,所述金属丝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穿引空间。
[0011]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块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0012]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块粘贴于所述培养皿的内侧壁。
[0013]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培养皿,以遮蔽或打开所述开口。
[0014]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培养皿和所述盖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造。
[0015]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培养液的液面高于所述限位板。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技术方案的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通过限制血管在培养皿中运动,以有效引导金属丝从血管腔中穿引而出,操作简单,单个金属丝仅需一次穿引即可完成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保证血管在穿引后依然保持活性,大大提高下一步血管肌动张力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未安装限位板、血管和金属丝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血管在穿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安装块安装于培养皿侧壁时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限位板和轨道配合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7]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进行血管1肌动的张力实验初期,操作者需要将两条金属丝穿过血管1,以固定血管1进行后续操作。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包括培养皿2,培养皿2的顶部形成有开口,培养皿2内用于放置培养液(图中未示出),以确保血管1的活性。培养皿2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轨道3,各轨道3均安装有限位板4,两个限位板4之间形成有穿引空间41。
[0029]培养皿2的侧边设有金属丝固定结构,金属丝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顶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培养皿内用于放置培养液,所述培养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轨道,各所述轨道均安装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穿引空间,所述培养皿的侧边设有金属丝固定结构,所述金属丝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两条金属丝,所述金属丝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伸入所述穿引空间内,所述穿引空间用于从所述金属丝伸入的对侧伸入血管,以使所述血管与所述金属丝相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设有两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条组件,所述导向条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沿第二方向延伸,同一组所述导向条组件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之间形成所述轨道,所述限位板安装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导向条和所述第二导向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培养皿的内腔贯通,所述限位板滑动安装于所述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张力实验穿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配合槽,同一组所述导向条组件的所述第一导向条的顶部设有向所述第二导向条延伸的第一配合板,同一组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恩徵郑志鹏胡思妙贾子尧陈富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