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48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包括聚光筒外壳、与聚光筒外壳底部配合安装并带有彩色LED光源的彩色LED光源底板、安装于聚光筒外壳内壁上的反射铝片罩、安装于聚光筒外壳顶部并遮盖反射铝片罩的非球面聚光透镜。整个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根据V形成像混色灯的光学角度及口径而设计,以及成像角度的设计,整体结构简单,部件少,结构紧凑,反射率达到95%以上,基本没有光线损失,能把光线混色后聚光在65度射出,光线强,聚光度高,射程远。射程远。射程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


[0001]本技术涉及聚光成像灯产品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聚光发射混色光的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聚光混色灯等具体体积小、聚光高度集中、亮度高、射程远等优点,可广泛用于舞台射灯等灯具上,传统结构的混色聚光灯要使用到导光柱、扩散片、聚光镜、透光筒、调焦镜和物镜等,如中国专利号CN201621275744.5的《一种聚光混色成像灯》,由于聚光混色灯的体积一般很小,只有10

20mm,体积越小的聚光混色灯更能缩小整灯的结构和体积,以及能够实现安装更多的聚光混色灯,提高整体射灯的光线强度;但是,传统混色聚光灯及上述引用的中国专利技术方案中的混色聚光等是存在着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等问题。此外,现有技术的聚光灯,在结构和使用效果上还存在着另外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善的,具体如下:(1)光源发光时的直射光线和经过导光柱(导光柱一般为透明)混合形成的混色光线通过扩散片、调焦镜等混合处理透出的光线,其发射出的光线强度一般只有光源发光时的80%左右,因为其只有导光和聚光混合等效果,没有实现把原120度光束角的所有光线均反射形成束光,即其导光反射率在80%作用,没有形成最佳的混色效果和最强亮度。(2)整体结构是处于分离不紧凑的状态,如上述引用的中国专利,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产品结构能整体安装、运输到安装现场等,容易移位和脱落、掉落部件等。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聚光灯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该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只采用聚光筒外壳、彩色LED光源底板、反射铝片罩、非球面聚光透镜这四个部件组成,且部件之间为紧凑地安装在一起形成固定结构,结构简单紧凑,且体积小,能达到最小宽度在8mm

10mm之间;采用非球面聚光透镜,用于聚集直射光源的光线和反射铝片罩反射的光线,使得裸光源的120度发射角度聚集成65度射出,实现聚光的目的;反射铝片罩,用于把扩散开的光线反射至中心射出,反射铝片罩具有高反射率的磨砂特性,其内表面具有0.1

0.3mm粒度并具有95%反射率的磨砂粒,使光线的漫反射得到最佳的混色效果;整个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根据V形成像混色灯的光学角度及口径而设计,以及成像角度的设计,整体结构简单,部件少,结构紧凑,反射率达到95%以上,基本没有光线损失,能把光线混色后聚光在65度射出,光线强,聚光度高,射程远。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包括聚光筒外壳、与聚光筒外壳底部配合安装并带有彩色LED光源的彩色LED光源底板、安装于聚光筒外壳内壁上的反射铝片罩、安装于聚光筒外壳顶部并遮盖反射铝片罩的非球面聚光透镜。
[0006]所述的聚光筒外壳由对称的左外壳和右外壳拼装而成,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底部外
侧延伸有与LED光源底板配合安装的安装支脚板,左外壳和右外壳拼接安装有形成固定卡紧安装反射铝片罩的铝片安装通孔,铝片安装通孔位于彩色LED光源上方并罩住彩色LED光源。
[0007]所述的彩色LED光源底板上的彩色LED光源为RGBW光源,彩色LED光源底板的侧边上设有与RGBW光源连接的电子元件。
[0008]所述的反射铝片罩的内表面设有0.1

0.3mm粒度的并具有95%反射率的磨砂粒。
[0009]所述的非球面聚光透镜的顶部为平面,底部为向下凸出的非球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射铝片罩为六角柱体形状,反射铝片罩的开口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光筒外壳内的铝片安装通孔为与反射铝片罩匹配安装的内六角柱体通孔,聚光筒外壳顶部上设有与非球面聚光透镜的非球面匹配安装的圆形开口,非球面聚光透镜的非球面凸入圆形开口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彩色LED光源底板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底板安装孔,安装支脚板上对应底板安装孔位置设有支脚板安装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光筒外壳、彩色LED光源底板、反射铝片罩和非球面聚光透镜结合安装后形成65度的光线发射角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外侧上均设有向外凸出对应的外壳安装孔,外壳安装孔通过螺丝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支脚板内侧两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公插头和母插口,两个安装支脚板上的公插头和母插口相互对应插紧形成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光筒外壳外侧为圆柱面并由上至下之间逐渐缩小,聚光筒外壳与对应的安装支脚板上设有加强筋板。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只采用聚光筒外壳、彩色LED光源底板、反射铝片罩、非球面聚光透镜这四个部件组成,且部件之间为紧凑地安装在一起形成固定结构,结构简单紧凑,且体积小,能达到最小宽度在8mm

10mm之间;采用非球面聚光透镜,用于聚集直射光源的光线和反射铝片罩反射的光线,使得裸光源的120度发射角度聚集成65度射出,实现聚光的目的;反射铝片罩,用于把扩散开的光线反射至中心射出,反射铝片罩具有高反射率的磨砂特性,其内表面具有0.1

0.3mm粒度并具有95%反射率的磨砂粒,使光线的漫反射得到最佳的混色效果;整个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根据V形成像混色灯的光学角度及口径而设计,以及成像角度的设计,整体结构简单,部件少,结构紧凑,反射率达到95%以上,基本没有光线损失,能把光线混色后聚光在65度射出,光线强,聚光度高,射程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主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后视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左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右视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俯视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的仰视图;
[0028]图11是聚光筒外壳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12是聚光筒外壳的仰视示意图;
[0030]图13是聚光筒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4是聚光筒外壳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32]附图中的各标号如下:1,聚光筒外壳;2,彩色LED光源;3,彩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筒外壳、与聚光筒外壳底部配合安装并带有彩色LED光源的彩色LED光源底板、安装于聚光筒外壳内壁上的反射铝片罩、安装于聚光筒外壳顶部并遮盖反射铝片罩的非球面聚光透镜;——所述的聚光筒外壳由对称的左外壳和右外壳拼装而成,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底部外侧延伸有与LED光源底板配合安装的安装支脚板,左外壳和右外壳拼接安装有形成固定卡紧安装反射铝片罩的铝片安装通孔,铝片安装通孔位于彩色LED光源上方并罩住彩色LED光源;——所述的彩色LED光源底板上的彩色LED光源为RGBW光源,彩色LED光源底板的侧边上设有与RGBW光源连接的电子元件;——所述的反射铝片罩的内表面设有0.1

0.3mm粒度的并具有95%反射率的磨砂粒;——所述的非球面聚光透镜的顶部为平面,底部为向下凸出的非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铝片罩为六角柱体形状,反射铝片罩的开口由上至下逐渐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形成像混色灯聚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筒外壳内的铝片安装通孔为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志涂国远关杰胜区俊杰赵钦乐程恩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吉华光电精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