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优化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可穿戴设备应具备小型化、轻量化等属性,导致电池容量被极限压缩,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内部功能和功耗的增加均影响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0003]在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均采用可充电电池方案,电量耗尽后需摘下可穿戴设备并使用专门的充电设备对产品进行充电,但频繁的“佩戴
‑
摘脱
‑
充电”操作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000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与穿戴设备主体配合使用;
[0006]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和组装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充电电源;所述主体结构设有连接结构和与所述充电电源导电连接的充电触点;
[0007]当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组装配合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与穿戴设备主体配合使用;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和组装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充电电源;所述主体结构设有连接结构和与所述充电电源导电连接的充电触点;当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组装配合时,所述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所述主体结构组装至所述穿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连接触点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沿周向包覆所述穿戴设备主体至少一部分中框的第一部分;所述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包覆空间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区域,且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中框的边沿对位设置的卡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且覆盖于至少一部分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屏幕。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部分外表面的容纳结构;所述充电电源组装于所述容纳结构围成的容纳腔内,所述内表面包括与所述容纳腔位置对应的对位区域,所述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对位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张颖美,朱赫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