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40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设置柔性屏支撑板下拉机构,其包括交叉折叠杆,其第一杆的左端和固定座转动连接,右端和柔性屏支撑板的右侧活动连接;第二杆的右端和固定座转动连接,左端和柔性屏支撑板的左侧活动连接;下拉机构设置有扭簧机构,驱动第一杆和第二杆转动以下拉所述柔性屏支撑板;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还分别设置转动臂,在转动臂上设置上顶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支撑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中部壳体上的柔性屏支撑板的升降驱动驱动机构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更小,有利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减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使得左侧和右侧转动支撑板能够由两节板组合并联动转动,提供全局的进一步减薄设计。提供全局的进一步减薄设计。提供全局的进一步减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来说,薄始终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即便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再做薄零点几毫米,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0003]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和中部壳体,它们分别设置柔性屏支撑板,在中部壳体上的柔性屏支撑板和左壳体、右壳体上的柔性屏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左侧转动支撑板和右侧转动支撑板能够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转动至支撑柔性屏的角度,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拢状态时,转动至与柔性屏中部弯曲鼓出相适配的角度。
[0004]有一种运动结构是中部壳体上的柔性屏支撑板在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拢状态时,还会下降一定高度,但为此提供的弹簧驱动驱动机构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占用比较大,不利于减薄设计。此外,左侧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均为整块板,其转动需要空间,也制约了减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对于中部壳体上的柔性屏支撑板的升降驱动驱动机构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更小,有利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减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使得左侧和右侧转动支撑板能够由两节板组合并联动转动,提供全局的进一步减薄设计。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其包括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及固定座,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屏支撑板,所述柔性屏支撑板为升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设置柔性屏支撑板下拉机构,所述下拉机构包括交叉折叠杆,所述交叉折叠杆包括交叉配置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左端和固定座转动连接,右端和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右端和固定座转动连接,左端和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下拉机构设置有扭簧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杆和第二杆转动,以下拉所述柔性屏支撑板;所述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还分别设置转动臂,左侧和右侧的转动臂分别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并且在转动臂上设置上顶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支撑部位。
[000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0008]所述扭簧机构包括与第一杆对应的第一扭簧和与第二杆对应的第二扭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扭簧安装销,所述扭簧套在所述安装销上,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和第一杆
或第二杆连接。
[0009]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连接销和柔性屏支撑板上的长孔活动连接。
[0010]所述左侧和右侧的运动机构还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屏支撑板左侧和右侧的柔性屏转动支撑板,所述柔性屏转动支撑板包括第一节转动支撑板和第二节转动支撑板,所述第二节转动支撑板位于靠近中部的柔性屏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节转动支撑板位于远离中部的柔性屏支撑板的一侧;
[0011]所述左侧和右侧的运动机构还包括滑动安装架和转动连接臂,所述转动连接臂和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安装架和转动连接臂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垂直于转动连接臂的转动轴线,所述转动臂和滑动安装架转动连接;
[0012]所述第二节转动支撑板和滑动安装架转动连接,和转动连接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节转动支撑板与第二节转动支撑板转动连接,与滑动安装架活动连接。
[0013]所述转动臂和固定座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槽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位位于所述圆弧滑块的端部。
[0014]所述第二节转动支撑板和滑动安装架通过圆弧滑块和圆弧导槽转动连接,和转动连接臂通过导向槽和销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节转动支撑板与第二节转动支撑板转动通过销和孔转动连接,与滑动安装架通过导向槽和销活动连接。
[0015]所述圆弧滑块和圆弧导槽转动连接的轴心位于处于展平状态下的柔性屏底面的上方。
[0016]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通过折叠交叉杆在扭簧的驱动下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过程中将中部壳体上的柔性屏支撑板拉下,比以往的弹簧驱动机构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占用更小;并且,能够将左侧和右侧转动支撑板均由两节板组合并联动,对应各自所处的位置按照各自的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并联动,能够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展平状态时,转动至支撑柔性屏的角度,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拢状态时,转动至与柔性屏中部弯曲鼓出相适配的角度,同时,在厚度方向上的运动空间占用更小,能够和中部壳体的减薄方案组成相互配合的柔性屏移动终端减薄方案。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在处于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9]图3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的B

B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在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沿B

B线的剖视图。
[0022]图6为第二节转动支撑板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附图。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其包括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及固定座100,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以及位于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之间的中部壳体、位于中部的柔性屏支撑板200,所述柔性屏支撑板200为升降板。
[0024]所述运动机构设置柔性屏支撑板下拉机构,所述下拉机构包括交叉折叠杆,所述
交叉折叠杆包括交叉配置的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所述第一杆11的左端和固定座100转动连接,右端和所述柔性屏支撑板200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杆12的右端和固定座100转动连接,左端和所述柔性屏支撑板200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下拉机构设置有扭簧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转动,以下拉所述柔性屏支撑板200。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通过连接销13和柔性屏支撑板200上的长孔20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通过销14分别与固定座左侧和右侧的孔101转动连接。通过上述剪叉式结构,在Z向可以折叠,大大减少Z向空间,为整体做薄带来优势。
[0025]所述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还分别设置转动臂3,左侧和右侧的转动臂3分别与固定座100转动连接,并且在转动臂3上设置上顶所述柔性屏支撑板200的支撑部位30,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从折拢状态转动到展平状态时,在转动臂3转动过程中,将柔性屏支撑板200顶起,在柔性屏支撑板下拉机构的作用下,柔性屏支撑板200贴靠在支撑部位30上。
[0026]所述扭簧机构可以包括两个扭簧,分别为与第一杆11对应的第一扭簧21和与第二杆12对应的第二扭簧22;所述固定座100上设置扭簧安装销102,所述扭簧21、22套在各自的安装销102上,一端与固定座100连接,另一端和第一杆11或第二杆12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其包括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及固定座,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屏支撑板,所述柔性屏支撑板为升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设置柔性屏支撑板下拉机构,所述下拉机构包括交叉折叠杆,所述交叉折叠杆包括交叉配置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左端和固定座转动连接,右端和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右端和固定座转动连接,左端和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下拉机构设置有扭簧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杆和第二杆转动,以下拉所述柔性屏支撑板;所述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还分别设置转动臂,左侧和右侧的转动臂分别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并且在转动臂上设置上顶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的支撑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机构包括与第一杆对应的第一扭簧和与第二杆对应的第二扭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扭簧安装销,所述扭簧套在所述安装销上,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和第一杆或第二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连接销和柔性屏支撑板上的长孔活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和右侧的运动机构还包括位于中部的柔性屏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强金瑞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