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29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5
本申请涉及文胸内衣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其包括罩杯部、肩带部、背围部和连接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每个所述罩杯的外侧与背围部连接,罩杯外侧对应夹弯的位置均连接有侧收件,所述侧收件远离罩杯的一侧与背围部连接,侧收件的顶部与肩带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罩杯外侧与背围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内设有胶骨,所述胶骨的高度小于比胶骨对应于侧收副乳内衣所在部位的内衣纵向高度。本申请通过高度较低的胶骨以及侧收件的结合设置,能减少对腋下淋巴造成压迫的同时提高对副乳的收揽作用,实用性高。性高。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收副乳内衣


[0001]本申请涉及文胸内衣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收副乳内衣。

技术介绍

[0002]文胸内衣是女性日常穿着的贴身服装,用于对女性胸部进行承托、保护。而目前的文胸内衣结构款色众多,有聚拢型调整文胸、轻薄型舒适文胸、无痕贴肤文胸等。
[0003]而目前的聚拢型调整文胸,会在罩杯外侧与背围连接的连接处设置胶骨,以将胸部往内推,起到聚拢胸部的作用,减少胸部外扩的现象;而且一般会将胶骨设置其高度较高,接近腋下部位,以将胸部斜外侧的副乳部位往内收揽,减少副乳外溢的现象。
[0004]但是申请人认为,将胶骨的高度设置至腋下位置,一方面会对腋下造成异物感,顶着腋下部位,使得人体手臂运动受阻、不易于伸展,另一方面会对腋下淋巴造成压迫,影响腋下淋巴的血液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目前在文胸罩杯与背围连接处设置的胶骨容易压迫腋下部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侧收副乳内衣。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侧收副乳内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包括罩杯部、肩带部、背围部和连接部,所述肩带部的前端与所述罩杯部连接,肩带部的后端与所述背围部连接,所述背围部的一侧与所述罩杯部的外侧连接,背围部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每个所述罩杯的外侧与背围部连接,罩杯外侧对应夹弯的位置均连接有侧收件,所述侧收件远离罩杯的一侧与背围部连接,侧收件的顶部与肩带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罩杯外侧与背围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内设有胶骨,所述胶骨的高度小于比胶骨对应于侧收副乳内衣所在部位的内衣纵向高度。
[0008]通过在连接条内设置的胶骨高度小于所在内衣部位的纵向高度,减少高度过高的胶骨对腋下部位造成压迫感,同时,在罩杯外侧的夹弯位置设置侧收件,能将胸部外上侧的副乳向内收揽,减少由于胶骨高度较低而造成腋下副乳外溢的现象,通过高度较低的胶骨以及侧收件的设置,能减少对腋下淋巴造成压迫的同时提高对副乳的收揽作用,实用性高。
[0009]可选的,侧收件远离罩杯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条的中上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从连接条的中上部对应胸部的位置,则将副乳进行收揽,减少由于胶骨高度较小而导致副乳外溢的现象。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条的高度比所述胶骨的高度大0.5

2cm,能减少过度过高的胶骨对腋下淋巴造成压迫感,使得腋下淋巴血液流通,提高穿着舒适性。
[0012]可选的,所述侧收件远离罩杯的一侧延伸设置至背围部的顶部,且与背围部的顶部连接,侧收件的前端与肩带部的前端连接,侧收件的后端与肩带部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条的顶部连接于所述侧收件的底部。
[0013]通过将侧收件延伸设置至背围部的顶部,能一并将腋下靠近背部的赘肉进行收揽,提高内衣的塑型效果;而且,使得侧收件的延伸长度较长,能从背部至胸部夹弯位置延伸进行收揽,使得罩杯部的外上侧与背围部的顶部结构连贯,减少非连贯一体设置的拼接连接处对腋下附近皮肤的磨损,穿着舒适。
[0014]可选的,所述罩杯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罩杯外表面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顶部与所述肩带部的前端连接,所述装饰层对应罩杯外侧夹弯的位置连接有外收件,所述外收件远离肩带部前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条的中上部连接。
[0015]通过设置装饰层,能对内衣起到一定的遮盖、防走光、装饰等效果,同时在装饰层对应罩杯外侧夹弯的位置设置外收件,从侧收件的外表面加强侧收件的内收作用,与侧收件共同作用,提高向内收揽腋下副乳的作用,实用性高。
[0016]可选的,所述侧收件远离罩杯的一侧与背围部一体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背围部与侧收件形成一体,且胶骨所在内衣位置处的纵向最高点与胶骨顶部之间亦为一体连接的侧收件的一部分,能对腋下副乳也起到内收作用,利用该一体连接的一片式结构,将背部的赘肉以及夹弯位置的副乳进行收揽,提高塑型效果,且减少的侧收件与背围部的拼接连接处对皮肤造成磨损,提高穿着舒适性。
[0018]可选的,所述背围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面纱层,所述面纱层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条连接,面纱层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面纱层的顶部与所述肩带部的后端连接。
[0019]通过设置的面纱层,能在侧收件与背围部一片式结构的背围外表面起到加强内收、提托效果,实用性高。
[0020]可选的,所述罩杯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罩杯外表面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顶部与所述肩带部的前端连接,装饰层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条连接。
[0021]通过设置的装饰层,提高对罩杯的遮盖、防走光、装饰作用,实用性高。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本申请在连接条内设置的胶骨高度小于所在内衣部位的纵向高度,减少高度过高的胶骨对腋下部位造成压迫感,同时,在罩杯外侧的夹弯位置设置侧收件,能将胸部外上侧的副乳向内收揽,减少由于胶骨高度较低而造成腋下副乳外溢的现象;通过高度较低的胶骨以及侧收件的结合设置,能减少对腋下淋巴造成压迫的同时提高对副乳的收揽作用,实用性高;
[0024]2.通过在罩杯外表面设置装饰层,能对内衣起到一定的遮盖、防走光、装饰等效果,同时在装饰层对应罩杯外侧夹弯的位置设置外收件,从侧收件的外表面加强侧收件的内收作用,与侧收件共同作用,提高向内收揽腋下副乳的作用,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侧收副乳内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侧收副乳内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侧收副乳内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侧收副乳内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侧收副乳内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侧收副乳内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侧收副乳内衣的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4的侧收副乳内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4的侧收副乳内衣的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1、罩杯部;11、罩杯;12、侧收件;13、装饰层;131、蕾丝件;132、外收件;2、肩带部;3、背围部;31、面纱层;4、连接部;5、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1

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侧收副乳内衣。
[0037]实施例1
[0038]参照图1和图2,该侧收副乳内衣包括罩杯部1、对称设置的两个肩带部2、对称设置的两个背围部3和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部4,罩杯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11以及设置于两个罩杯11外表面的装饰层13,且罩杯11的外侧对应夹弯的位置设置有侧收件12,罩杯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包括罩杯部(1)、肩带部(2)、背围部(3)和连接部(4),所述肩带部(2)的前端与所述罩杯部(1)连接,肩带部(2)的后端与所述背围部(3)连接,所述背围部(3)的一侧与所述罩杯部(1)的外侧连接,背围部(3)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部(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11),每个所述罩杯(11)的外侧与背围部(3)连接,罩杯(11)外侧对应夹弯的位置均连接有侧收件(12),所述侧收件(12)远离罩杯(11)的一侧与背围部(3)连接,侧收件(12)的顶部与肩带部(2)的前端连接;所述罩杯(11)外侧与背围部(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条(5),所述连接条(5)内设有胶骨,所述胶骨的高度小于比胶骨对应于侧收副乳内衣所在部位的内衣纵向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其特征在于:侧收件(12)远离罩杯(1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条(5)的中上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5)的高度比所述胶骨的高度大0.5

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收副乳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收件(12)远离罩杯(11)的一侧延伸设置至背围部(3)的顶部,且与背围部(3)的顶部连接,侧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奇宇朱思莹牛晓晨林慧津畅蓓蕾肖鸿辉黄琦琦吴华香胡艳黄福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启悦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