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掉跟的袜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320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2
本申请涉及服装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易掉跟的袜子,其包括袜中区、袜身区和袜口橡筋区,袜身区包袜头区和袜脚区,袜中区的编织密度大于袜头区的编织密度和袜脚区的编织密度,袜口橡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袜头区的编织密度和袜脚区的编织密度,在该袜子的平铺状态下,袜脚区靠近脚后跟处设置有第一收紧部和第二收紧部,第一收紧部的一端和第二收紧部的一端形成V型结构,且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脚后跟处设置。人体的脚后跟是一个相对突出的形态,自身带有一定的弧度,第一收紧部可使得袜子贴紧于踝骨和脚底的连接处,第二收紧部可使得袜子贴紧于踝骨和脚后跟的连接处,即单侧有两个收紧部贴紧脚后跟,减少了掉跟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服装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易掉跟的袜子


技术介绍

1、袜子作为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由于人们在长期行走中裸足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了保护脚部的鞋子,渐渐地,由于鞋子一般材质较为粗硬,使用过程中人们觉得硬质的鞋子对脚部造成明显异物感,甚至硬质鞋子会磨损脚部,且日常活动中脚部会分泌汗液,长期穿着鞋子后,脚部和鞋子均会产生异味,清洁不便;由此,袜子的出现可对保护脚部和防脚臭起到一定的效果,并成为人们的日常服饰用品。

2、现今的袜子一般是直接织造出脚部的大致形态,其中脚跟处仅是织造出放置脚后跟的弧度;人们在穿着袜子进行长时间的行走后,容易由于后脚跟处贴合程度不高,袜子会顺着行走的方向向前滑动,袜子的后跟部容易滑落到脚底,而袜子的边缘开口处容易滑落至脚后跟,行走舒适度不高,人们需要暂时停止行走并对袜子进行整理,十分不便。对此目前的防掉跟袜子,一般在袜子的内表面设置硅胶结构,与皮肤贴合以使袜子穿着稳定,但是增设硅胶结构会增加袜子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袜子掉跟导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掉跟的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袜中区(1)、袜身区(2)和袜口橡筋区(3),所述袜身区(2)包括袜头区(21)和袜脚区(22),所述袜中区(1)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袜头区(21)的编织密度和所述袜脚区(22)的编织密度,所述袜口橡筋区(3)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袜头区(21)的编织密度和所述袜脚区(22)的编织密度,在该袜子的平铺状态下,所述袜脚区(22)靠近脚后跟处设置有第一收紧部(221)和第二收紧部(222),所述第一收紧部(2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收紧部(222)的一端形成V型结构,且所述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脚后跟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掉跟的袜子,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掉跟的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袜中区(1)、袜身区(2)和袜口橡筋区(3),所述袜身区(2)包括袜头区(21)和袜脚区(22),所述袜中区(1)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袜头区(21)的编织密度和所述袜脚区(22)的编织密度,所述袜口橡筋区(3)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袜头区(21)的编织密度和所述袜脚区(22)的编织密度,在该袜子的平铺状态下,所述袜脚区(22)靠近脚后跟处设置有第一收紧部(221)和第二收紧部(222),所述第一收紧部(2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收紧部(222)的一端形成v型结构,且所述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脚后跟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掉跟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紧部(221)和所述第二收紧部(222)的连接处朝远离脚后跟延伸有延伸部(223),所述延伸部(223)、所述第一收紧部(221)和第二收紧部(222)连接并形成y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易掉跟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23)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收紧部(221)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金支灵引袁奇宇黄福开景毅詹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启悦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