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80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有耐磨层、除臭外层、阻燃层、抗菌层、透气层、除臭内层。该抗菌防臭的面料,通过内外层耐磨层采用的时竹炭纤维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同时能保暖蓄热,提高内外侧抗磨能力,并且通过除臭内层内部的活性碳球体的作用下,将面料上的臭味先进性吸附集中,去除部分臭味,然后在除臭内层和除臭外层之间的配合下通过进行完全除臭,并且通过透气层采用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交错编织制成能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保证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在阻燃层中的阻燃共聚酯材料作用下,当不小心接触火源时能进行阻燃效果,避免火势蔓延。避免火势蔓延。避免火势蔓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升级,消费者在关注价格、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服装的穿着体验,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现如今,面料中容易滋生细菌,不利身体健康,对于现在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的人们来说,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有些市场上纺织面料在加工生产完后,在面料上残留有一种较为难闻的气味,需要多次清洗才可以慢慢消除,市场上的面料透气型较差。
[0004]现有技术方案(公告号为CN202220846096.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抗菌防臭的面料,通过抗菌尼龙纤维、尼龙、涤纶以及氨纶的配合进行编织,使得面料具有抗菌防臭、较好回弹性和收缩回复力;尤其是,多路采用成圈结构,使得面料进一步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对比专利中,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抗菌尼龙纤维、氨纶的配合进行编织从而使面料具备抗菌除臭的效果,但是不具备抗燃和耐磨的效果,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寿命较低,同时在面料不小心触碰到火源的同时,无法进行阻燃,容易导致大面积烧毁,容易增大火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如今,面料中容易滋生细菌,不利身体健康,对于现在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的人们来说,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有些市场上纺织面料在加工生产完后,在面料上残留有一种较为难闻的气味,需要多次清洗才可以慢慢消除,市场上的面料透气型较差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有耐磨层、除臭外层、阻燃层、抗菌层、透气层、除臭内层,所述抗菌层位于第四层,所述抗菌层的顶侧固定连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顶侧固定连接有除臭外层,所述除臭外层的顶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抗菌层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除臭内层,通过内外层耐磨层采用的时竹炭纤维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同时能保暖蓄热,提高内外侧抗磨能力,并且通过除臭内层内部的活性碳球体的作用下,将面料上的臭味先进性吸附集中,去除部分臭味,然后在除臭内层和除臭外层之间的配合下通过进行完全除臭,并且通过透气层采用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交错编织制成能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保证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在阻燃层中的阻燃共聚酯材料作用下,当不小心接触火源时能进行阻燃效果,避免火势蔓延。
[0009]优选的,所述耐磨层总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除臭外层的顶侧和除臭内层的底侧,
且所述耐磨层采用的是竹炭纤维材料,通过使用竹炭纤维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同时其具备保暖蓄热等优点。
[0010]优选的,所述除臭外层采用的是涤纶材料,且所述除臭外层的内侧设置有包体,所述包体的内侧填充有氧化钛材料,通过太阳光射的紫外光照射从而使得内部的氧化钛发生反应,随后产生的OH自由基和过氧离子与恶臭气体进行反应,去除面料臭味。
[0011]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共聚酯材料,有利于通过阻燃共聚酯材料的特性在接触火源时进行阻燃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抗菌层采用的是麻纤维材料通过编织制作,有利于通过麻纤维材料所具备抗菌的效果,预防面料滋生大量细菌。
[0013]优选的,所述透气层采用的是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材料进行交错编织制成,有利于通过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材料进行交错编织从而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性。
[0014]优选的,所述除臭内层的内侧填充有活性炭球体,且所述活性炭球体分别等距排布在除臭内层内侧,且通过纺织一一进行限位固定,有利于通过活性炭球体将产生的部分臭味进行吸附去味。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抗菌防臭的面料,通过内外层耐磨层采用的时竹炭纤维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同时能保暖蓄热,提高内外侧抗磨能力,并且通过除臭内层内部的活性碳球体的作用下,将面料上的臭味先进性吸附集中,去除部分臭味,然后在除臭内层和除臭外层之间的配合下通过进行完全除臭,并且通过透气层采用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交错编织制成能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保证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在阻燃层中的阻燃共聚酯材料作用下,当不小心接触火源时能进行阻燃效果,避免火势蔓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除臭内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面料本体;2、耐磨层;3、除臭外层;4、阻燃层;5、抗菌层;6、透气层;7、除臭内层;301、包体;401、阻燃共聚酯材料;701、活性炭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包括有耐磨层2、除臭外层3、阻燃层4、抗菌层5、透气层6、除臭内层7,抗菌层5位于第四层,抗菌层5的顶侧固定连接有阻燃层4,阻燃层4的顶侧固定连接有除臭外层3,除臭外层3的顶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层2,抗菌层5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透气层6,透气层6的底侧
固定连接有除臭内层7,通过内外层耐磨层2采用的时竹炭纤维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同时能保暖蓄热,提高内外侧抗磨能力。
[0023]耐磨层2总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除臭外层3的顶侧和除臭内层7的底侧,且耐磨层2采用的是竹炭纤维材料,除臭外层3采用的是涤纶材料,且除臭外层3的内侧设置有包体301,包体301的内侧填充有氧化钛材料,阻燃层4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共聚酯材料401,通过透气层6采用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交错编织制成能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保证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在阻燃层4中的阻燃共聚酯材料401作用下,当不小心接触火源时能进行阻燃效果,避免火势蔓延。
[0024]抗菌层5采用的是麻纤维材料通过编织制作,透气层6采用的是涤纶吸湿纤维和尼龙吸湿纤维材料进行交错编织制成,除臭内层7的内侧填充有活性炭球体701,且活性炭球体701分别等距排布在除臭内层7内侧,且通过纺织一一进行限位固定,通过除臭内层7内部的活性碳球体701的作用下,将面料上的臭味先进性吸附集中,去除部分臭味,然后在除臭内层7和除臭外层3之间的配合下通过进行完全除臭。
[0025]工作原理:首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有耐磨层(2)、除臭外层(3)、阻燃层(4)、抗菌层(5)、透气层(6)、除臭内层(7),所述抗菌层(5)位于第四层,所述抗菌层(5)的顶侧固定连接有阻燃层(4),所述阻燃层(4)的顶侧固定连接有除臭外层(3),所述除臭外层(3)的顶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层(2),所述抗菌层(5)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透气层(6),所述透气层(6)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除臭内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总设置有两层,分别位于除臭外层(3)的顶侧和除臭内层(7)的底侧,且所述耐磨层(2)采用的是竹炭纤维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辉彬洪维迁李婉儿李祖曾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六源印染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