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76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后端,其包括插装前壳、散热后壳以及安装在插装前壳的后端与散热后壳的前端之间的芯片主体,壳体在其后端上形成有供插装前壳安装的安装区,安装区的中心开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通口以及在通口的外侧设有呈环状的定位环壁,插装前壳的前端凸设有凸台,凸台在其内设有与芯片主体电性连接的传导结构以及在其前端设有与传导结构对应的插装座,供插装前壳通过凸台卡合到定位环壁内后,插装座从通口穿入到壳体内腔内;插装前壳的后端固定在散热后壳的前端上;散热后壳的后端上间隔地设有若干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芯片主体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芯片主体的耐用性。从而提高芯片主体的耐用性。从而提高芯片主体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前照灯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客户需求,在汽车车灯的设计与制造中,以多种功能灯模块组装形成的组合车灯是主要的需求趋势,不仅占用空间少,且功能多样。现有的组合车灯中,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位置灯模块、远近光模块与辅助远光模块。目前,车灯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灯内集成各种功能,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驱动模块来驱动,造成灯内有各种各样的驱动同时灯内的线路也会非常复杂,集成度较低,不够紧凑,不易散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后端,其包括插装前壳、散热后壳以及安装在插装前壳的后端与散热后壳的前端之间的芯片主体,所述壳体在其后端上形成有供所述插装前壳安装的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的中心开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通口以及在通口的外侧设有呈环状的定位环壁,所述插装前壳的前端凸设有与定位环壁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在其内设有与芯片主体电性连接的传导结构以及在其前端设有与传导结构对应的插装座,供插装前壳通过凸台卡合到定位环壁内后,插装座从通口穿入到壳体内腔内;所述插装前壳的后端固定在散热后壳的前端上,将芯片主体封闭在插装前壳的后端与散热后壳的前端之间;所述散热后壳的后端上间隔地设有若干散热片,用以对芯片主体散热。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插装前壳沿其边沿间隔地设有若干件向后延伸的弹扣,所述散热后壳沿其边沿间隔地设有若干固定凸块,供每一弹扣对应地扣合在一固定凸块上。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区在其顶部设有第一固定壁以及在其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壁,所述第一固定壁的顶面与第二固定壁的底面上均凸设有若干个连接螺孔,所述散热后壳在其顶部边沿与底部边沿对应每一连接螺孔设有一连接块,供螺栓的末端穿过连接块后,穿入到连接螺孔内,将散热后壳固定在壳体后端。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壁呈一字型,第二固定壁呈凵字型。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后壳的前端沿边沿凸设有定位边,供插装前壳的后端与散热后壳的前端抵贴组装时,定位边抵贴插装前壳的外壁。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边的内壁凹设有定位槽,所述插装前壳的外壁端部呈圆头状,供插装前壳与散热后壳的组装时,插装前壳的外壁端部对应地卡合到定位槽内。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装环槽,所述装
环槽内装有密封环,供凸台卡合到定位环壁内时,密封环抵贴定位环壁的内侧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通过插装前壳、散热后壳以及芯片主体之间的配合,将芯片主体安装到壳体的后端上,并在散热后壳对芯片主体散热时,为对外散热,避免热量集中到芯片主体上,提高了芯片主体的散热效率,并能以芯片主体集成并控制不同的驱动模块的驱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前照灯驱动模块安装到壳体后端上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拆除前照灯驱动模块后的示意图。
[0015]图3为前照灯驱动模块的第一视角图。
[0016]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0017]图5为前照灯驱动模块的第二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请参阅图1、图2,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101后端,其包括插装前壳10、散热后壳20以及安装在插装前壳10的后端与散热后壳20的前端之间的芯片主体(图未示),所述壳体101在其后端上形成有供所述插装前壳10安装的安装区102,所述安装区102的中心开设有与壳体101内腔连通的通口103以及在通口103的外侧设有呈环状的定位环壁104,结合参阅图3、图4,所述插装前壳10的前端凸设有与定位环壁104对应的凸台11,所述凸台11在其内设有与芯片主体电性连接的传导结构12以及在其前端设有与传导结构12对应的插装座13,供插装前壳10通过凸台11卡合到定位环壁104内后,插装座13从通口103穿入到壳体101内腔内,供安装壳体101内腔内的其余模块的总控线插头对应地插装到插装座13上,与芯片主体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壳体101内腔内的其余模块运作;所述插装前壳10沿其边沿间隔地设有若干件向后延伸的弹扣14,所述散热后壳20沿其边沿间隔地设有若干固定凸块21,供每一弹扣14对应地扣合在一固定凸块21上,使所述插装前壳10的后端固定在散热后壳20的前端上,并将芯片主体封闭在插装前壳10的后端与散热后壳20的前端之间;结合参阅图5,所述散热后壳20的后端上间隔地设有若干散热片22,用以对芯片主体散热。
[002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区102在其顶部设有第一固定壁105以及在其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壁106,所述第一固定壁105的顶面与第二固定壁106的底面上均凸设有若干个连接螺孔107,所述散热后壳20在其顶部边沿与底部边沿对应每一连接螺孔107设有一连接块23,供螺栓的末端穿过连接块23后,穿入到连接螺孔107内,将散热后壳20固定在壳体101后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壁105呈一字型,第二固定壁106呈凵字型。
[0021]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后壳20的前端沿边沿凸设有定位边24,供插装前壳10的后端与散热后壳20的前端抵贴组装时,定位边24抵贴插装前壳10的外壁,提高插装前壳10与散热后壳20的组装紧密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边22的内壁凹设有定位槽241,所述插装前
壳10的外壁端部呈圆头状,供插装前壳10与散热后壳20的组装时,插装前壳10的外壁端部对应地卡合到定位槽241内,进一步提高插装前壳10与散热后壳20的组装紧密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凸台11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装环槽111,所述装环槽111内装有密封环(图未示),供凸台11卡合到定位环壁104内时,密封环抵贴定位环壁104的内侧面,起到密封作用。
[0023]可以理解的,本技术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的安装方法,如下:第一步,将芯片主体安装到插装前壳10的后端与散热后壳20的前端之间,芯片主体与传导结构12电性连接;第二步,插装前壳10沿的每一弹扣14对应地扣合到散热后壳20的一固定凸块21上,将插装前壳10的后端固定在散热后壳20的前端上;第三步,插装前壳10通过凸台11卡合到定位环壁104内,插装座13从通口103穿入到壳体101内腔内;第四步,螺栓的末端穿过散热后壳20的连接块23后,穿入到连接螺孔107内,将散热后壳20固定在壳体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照灯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101)后端,包括插装前壳(10)、散热后壳(20)以及安装在插装前壳(10)的后端与散热后壳(20)的前端之间的芯片主体,所述壳体(101)在其后端上形成有供所述插装前壳(10)安装的安装区(102),所述安装区(102)的中心开设有与壳体(101)内腔连通的通口(103)以及在通口(103)的外侧设有呈环状的定位环壁(104),所述插装前壳(10)的前端凸设有与定位环壁(104)对应的凸台(11),所述凸台(11)在其内设有与芯片主体电性连接的传导结构(12)以及在其前端设有与传导结构(12)对应的插装座(13),供插装前壳(10)通过凸台(11)卡合到定位环壁(104)内后,插装座(13)从通口(103)穿入到壳体(101)内腔内;所述插装前壳(10)的后端固定在散热后壳(20)的前端上,将芯片主体封闭在插装前壳(10)的后端与散热后壳(20)的前端之间;所述散热后壳(20)的后端上间隔地设有若干散热片(22),用以对芯片主体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前壳(10)沿其边沿间隔地设有若干件向后延伸的弹扣(14),所述散热后壳(20)沿其边沿间隔地设有若干固定凸块(21),供每一弹扣(14)对应地扣合在一固定凸块(2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驱动模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洋高坤董留成关仲新罗宗明范豪杰梁妙玲张望全王正伟苏少宇
申请(专利权)人: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