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膜一体滤池
[0001]本技术涉及给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给水厂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中的炭膜一体滤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来水厂的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中较多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于原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氨氮有较佳的去除率。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生物活性炭吸附池的形式有下向流固定床与上向流流化床两种方式。比较常见的是采用下向流固定床的生物活性炭吸附池,但近年来,上向流流化床的生物活性炭吸附池逐步推广使用。上向流流化床的生物活性炭吸附池与传统的下向流固定床的生物活性炭吸附池相比,具有较多优点:一是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膨胀率好,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的膨胀率可以达到30%~50%,较高的膨胀率可以保证活性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二是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的使用效率高,流速快,占地面积小;三是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水头损失比较小,约为1.0m~1.2m。
[0003]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相比下向流的处理方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对水中颗粒状物质的去除效果有限,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膜一体滤池,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排水区、活性炭过滤区、管廊区和超滤膜区,其特征在于进水排水区为多层结构,上层为进水总渠、单格进水堰,下层为活性炭冲洗排水渠;活性炭过滤区采用上向流过滤、指型槽集水方式,活性炭过滤区上侧设置炭池排水渠、炭池反冲洗废水排放阀、炭池出水指型槽、炭池出水孔和炭池产水总渠,下层设炭池进水渠和配水配气系统;超滤膜区包括上部的超滤膜池和下部的中和池;超滤膜池包括布置于池体上部的产水总管、中部的超滤膜组件、底部的穿孔集配水管和放空排水管;进水总渠通过单格进水堰与单格进水渠连接,单格进水渠底部设单格进水管,单格进水管与活性炭过滤区底部的炭池进水渠连接,活性炭过滤区上部设炭池出水指型槽,所述炭池出水指型槽的产水端通过炭池产水总渠与炭池产水管连接,炭池产水管上设有炭池产水阀门,炭池产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远,邬亦俊,段冬,郑志民,芮旻,许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