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42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一加热膜;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第二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二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二加热膜,所述第二电池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膜和所述第一加热膜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置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间隙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本申请旨在可以改善加热膜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锂电池的优异的电性能,使得其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环境中来对用电设备进行供能。但是锂电池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在低温环境下,锂电池的电解液凝滞,内阻降低,并可能在阴极形成锂凝结,不可逆的影响电池寿命。在低温下,电池的放电性能也会大幅度的衰减,使得放电的倍率和储电的容量都会大幅度缩减。
[0003]在相关技术中,常常会给单体锂电池包裹一层加热膜,加热膜与锂电池模组的连接方式,会使用到胶水与锂电池模组进行粘接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循环冲击、锂电池膨胀、锂电池充放电循环呼吸等因素的影响,胶水会老化失效,从而导致加热膜松脱,与锂电池产生间隙,加热膜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到锂电池,影响加热膜的加热效果。甚至部分加热膜由于自身结构组成原因,还有可能出现干烧,电阻丝发黑,有引发热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可以改善加热膜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0006]第一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一加热膜;
[0007]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第二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二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二加热膜,所述第二电池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膜和所述第一加热膜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置间隙;以及
[0008]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间隙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相对设置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一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二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
[0010]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呈平面设置。
[0011]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方向投影,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投影面覆盖所述第一加热膜;
[0012]和/或,沿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方向投影,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投影面覆盖所述第二加热膜。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膜和所述第二加热膜之间的容置间隙距离为D1;
[0014]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未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距离
D2,0.4≤D1/D2≤0.6。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加热膜和/或所述第二加热膜粘接固定。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组还包括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周向环绕抵接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外壁,且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间隔设置;
[0017]所述第一加热膜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条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条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平齐;
[0019]所述第一弹性件延伸覆盖所述第一固定条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条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材质为泡棉、硅胶以及弹簧的其中之一。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池本体和所述第二电池本体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同一表面。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组还包括第一子加热膜,所述第一子加热膜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
[0023]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三电池组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电池组包括第三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三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三加热膜,所述第三电池本体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加热膜与所述第一子加热膜间隔设置;
[0024]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三加热膜和所述第一子加热膜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子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三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三电池本体的表面。
[002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2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以位于第一加热膜和第二加热膜之间的容置间隙处,以分别抵接第一加热膜背离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第二加热膜背离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即通过由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形变后所产生反压缩力以抵接压制第一加热膜和第二加热膜,从而以使第一加热膜和第一电池本体的紧密贴合,以及第二加热膜和第二电池本体的紧密贴合。进而改善相关技术中的加热膜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以有效避免第一加热膜和第二加热膜脱落后出现干烧等危险情况,同时保证第一加热膜和第二加热膜分别对第一电池本体和第二电池本体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00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0032]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100,电池模组100包括第一电池组10、第二电池组20以及第一弹性件30,第一电池组10包括第一电池本体11和设于第一电池本体11外壁的第一加热膜12。第二电池组20包括第二电池本体21和设于第二电池本体21外壁的第二加热膜22,第二电池本体21与第一电池本体11间隔设置,第二加热膜22和第一加热膜12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置间隙。第一弹性件30设于容置间隙内,且第一弹性件30分别抵接第一加热膜12背离第一电池本体11的表面和第二加热膜22背离第二电池本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一加热膜;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第二电池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二电池本体外壁的第二加热膜,所述第二电池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池本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膜和所述第一加热膜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置间隙;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间隙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相对设置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一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二加热膜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呈平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一电池本体的方向投影,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投影面覆盖所述第一加热膜;和/或,沿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二电池本体的方向投影,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投影面覆盖所述第二加热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膜和所述第二加热膜之间的容置间隙距离为D1;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未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的距离D2,0.4≤D1/D2≤0.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加热膜和/或所述第二加热膜粘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