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30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主体和用于使所述养殖池主体内部的水循环流动的循环组件;所述养殖池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端面呈网格状,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养殖池主体的底部内壁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循环组件包括抽水组件,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养殖池主体的内部设置分隔板,使得鱼类的排泄物及鱼食残渣等废弃物透过分隔板沉淀至底部,使得废弃物与鱼类的养殖区分隔,通过抽水组件将污水抽出并泵送至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的内部进行依次的过滤,使得养殖池内的水在循环流动的同时,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具体为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鱼的繁殖、饲养和放养。鱼类养殖,也称作水产养殖、养鱼和养鱼业,在维持食物的供应、垂钓以及扩大捕鱼区这些方面是重要的。通过鱼类养殖,许多种类被成功地引进新的区域。有一种鱼类养殖是将饲养金鱼和热带鱼作为职业和业余爱好。其他的则包括饲养鲤科小鱼当作诱饵以及在私人水域饲养其他鱼类。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养殖着大量的鱼类且大多用于商业销售。然而,只有很少的种类可以成功地用于这一用途,包括鲶鱼、鲱、鲤鱼和鲑鱼,流动水通常指一直在流动的水,包括江、河等,而现有的养殖用的鱼塘通常为不流动的池塘养殖,采用增氧泵长期送氧的方式维持鱼类的生长,也有一部分养殖池采用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方式使养殖池内部形成流动水,其结构包括养殖池本体、水泵、净水装置、加热装置、升降装置以及增氧装置;养殖池本体为矩形凹槽结构;增氧装置设置在养殖池本体的一侧,水泵设置在养殖池本体的另一侧;净水装置和加热装置均位于养殖池本体靠近增氧装置的一侧的上方,且加热装置位于净水装置的底部;净水装置的底部的一侧通过升降装置与养殖池本体连接,不仅能够对养殖池本体内的水进行连续循环更换,对水中的杂质去除,并对水进行加热,还能够对养殖池本体内的水进行增氧处理;
[0003]但是此种结构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过滤时,过滤组件易出现堵塞,出现堵塞后影响水的循环,不利于鱼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主体和用于使所述养殖池主体内部的水循环流动的循环组件;
[0007]所述养殖池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端面呈网格状,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养殖池主体的底部内壁之间留有空腔;
[0008]所述循环组件包括抽水组件,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抽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养殖池主体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抽水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养殖池主体的进水口连通;
[0009]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上均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第一个过滤装置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养殖池主体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箱、过滤网、卵石层,所述第一过滤箱
为空心箱体结构,所述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过滤网和所述卵石层,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卵石层的正上方。
[0011]通过上述方案,采用在第一过滤箱的内部设置过滤网和卵石层,当养殖池内部的污水被泵送至第一过滤箱后,通过过滤网和卵石层将污水中如鱼类的排泄物等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进入第二过滤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铺设与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正上方。
[0013]通过上述方案,采用在第二过滤箱的内部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经过第一过滤箱初步过滤后的污水在第二过滤箱的内部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层为石英砂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细沙层。
[0015]通过上述方案,采用石英砂和细沙可以有效的将污水中的小颗粒杂质如鱼食残渣等进行有效的过滤,从而保证过滤后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出水口处设置有透水挡块,所述透水挡块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过滤层的沙粒进入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出水口。
[0017]通过上述方案,采用在第二过滤箱的出水口处设置透水挡块,透水挡块可以为海绵材质,可以起到进一步过滤的同时,避免细沙从出水口处流出。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箱和所述第二过滤箱上均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所述第一过滤箱和所述第二过滤箱的侧壁均开设有所述溢流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纵向高度低于所述溢流口,所述第二过滤箱顶部也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过滤箱顶部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过滤箱底部的出水口连通。
[0019]通过上述方案,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水流经过过滤后可重复利用,通过开设溢流口,使得过滤箱内部的滤材出现堵塞后,为了保证水循环,水流直接从溢流口流出进入一下步的过滤。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箱的溢流口处设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溢流口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箱侧壁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的溢流口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箱的溢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养殖池主体连通。
[0021]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当第一过滤箱内的滤材出现堵塞后,污水通过第一溢流管流入第二过滤箱的内部进行直接的过滤,当第二过滤箱内的滤材出现堵塞时,通过第二溢流管使水直接回流至养殖池,从而保证养殖池内的水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管上设置有溢水报警器。
[0023]通过上述方案,为了及时的对堵塞处进行清理,在第二溢流管上设置溢水报警器,当第二溢流管内有水流动后,溢水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养殖人员及时对过滤箱内的滤材进行更换,保证流动水的持续过滤。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在养殖池主体的内部设置分隔板,使得鱼类的排泄物及鱼食残渣等废弃物透过分隔板沉淀至底部,使得废弃物与鱼类的养殖区分隔,通过抽水组件将污水抽出并泵送至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的内部进行依次的过滤,使得养殖池内的水在循环流动的同
时,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当过滤装置出现堵塞后,通过溢流管维持水流的流动,并通过设置报警器对养殖人员发出提醒更换过滤组件,从而保证养殖池内的鱼类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附图说明
[0026]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分隔板示意图;
[0028]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装置内部示意图;
[0029]图中,100

养殖池主体,110

分隔板,200

循环组件,210

抽水组件,220

第一过滤装置,221

第一过滤箱,222

过滤网,223

卵石层,224

第一溢流管,230

第二过滤装置,231

第一过滤层,232

第二过滤层,23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主体(100)和用于使所述养 殖池主体(100)内部的水循环流动的循环组件(200); 所述养殖池主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110),所述分隔板(110)的端面呈网格 状,所述分隔板(110)与所述养殖池主体(100)的底部内壁之间留有空腔; 所述循环组件(200)包括抽水组件(210),第一过滤装置(220)和第二过滤装置(230), 所述抽水组件(210)的一端与所述养殖池主体(100)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抽水组件(210)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2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20)的另 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3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30)的另一端与所述养 殖池主体(100)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20)和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30)上均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20)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30)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30) 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养殖池主体(10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 置(220)包括第一过滤箱(221)、过滤网(222)、卵石层(223),所述第一过滤箱(221) 为空心箱体结构,所述过滤箱(22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过滤网(222)和所述 卵石层(223),所述过滤网(222)设置于所述卵石层(223)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鱼类养殖的流动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装 置(230)包括第一过滤层(231)、第二过滤层(232)和第二过滤箱(233),所述第一过滤 层(231)和第二过滤层(232)均铺设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岗
申请(专利权)人:筠连游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