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风扇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25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式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壳体以及一风扇。风扇壳体包括一底壳、一顶壳以及一侧墙,该侧墙连接该底壳以及该顶壳,该顶壳上形成有一入风口,该底壳、该顶壳以及该侧墙共同定义一流道,一出风口位于该流道的末端,其中,该风扇壳体更包括一分流肋,该分流肋于该风扇壳体内延伸,并将该流道分隔为一第一流道以及一第二流道。风扇设于该风扇壳体中,其中,该风扇对应该入风口。该风扇对应该入风口。该风扇对应该入风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风扇模块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块,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离心式风扇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用于电子产品的小型离心式风扇包括风扇壳体以及风扇。风扇壳体包括一进风囗、一岀风囗以及一壳体内壁。风扇设于该风扇壳体之中。该风扇带动一气流,该气流通过该进风囗进入该风扇壳体,沿该壳体内壁所定义的一流道而流动,经过该岀风囗离开该风扇壳体。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场和速度场过于集中于出口侧壁,造成了随之而来的散热和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创作的实施例是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离心式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壳体以及一风扇。风扇壳体包括一底壳、一顶壳以及一侧墙,该侧墙连接该底壳以及该顶壳,该顶壳上形成有一入风口,该底壳、该顶壳以及该侧墙共同定义一流道,一出风口位于该流道的末端,其中,该风扇壳体更包括一分流肋,该分流肋于该风扇壳体内延伸,并将该流道分隔为一第一流道以及一第二流道。风扇设于该风扇壳体中,其中,该风扇对应该入风口。
[0004]在一实施例中,一气流进入该入风口后,被该分流肋所分流,并沿该第一流道以及该第二流道流向该出风口。
[0005]在一实施例中,该分流肋设于该底壳,该分流肋与该顶壳之间具有一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大于零。
[0006]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绕一旋转轴心转动,在通过该旋转轴心的一径向截面上,该分流肋与该侧墙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分流肋与该入风口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等于该第二距离。
[0007]在一实施例中,相对该旋转轴心,该侧墙至少部分沿一第一渐扩曲线延伸,一第二渐扩曲线逼近该入风口并适于环绕该入风口延伸,该分流肋至少部分沿一第三渐扩曲线延伸,该第一渐扩曲线、该第二渐扩曲线以及该第三渐扩曲线的曲线方程式如下:
[0008]R1=0.5D
×
e
θ
×
tanα
×
π
[0009]R2=0.5D
×
e
θ
×
tanβ
×
π
[0010][0011]其中,D代表该风扇的整体轮廓直径,θ代表相对该旋转轴心的旋转坐标角度,R1代表该第一渐扩曲线的半径,R2代表该第二渐扩曲线的半径,R3代表该第三渐扩曲线的半径,tanα及tanβ代表设计参数,tanβ大于tanα。
[0012]在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壳体包括一舌口部,该第一渐扩曲线包括一第一渐扩起点,该第一渐扩起点对应该舌口部。
[0013]在一实施例中,该侧墙于该舌口部具有一第一侧墙高度,该侧墙于该出风口具有一第二侧墙高度,该第二侧墙高度大于该第一侧墙高度。
[0014]在一实施例中,该分流肋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靠近该舌口部,该第二端靠近该出风口,该分流肋于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分流肋高度,该分流肋于该第二端具有一第二分流肋高度,该第二分流肋高度高于该第一分流肋高度。
[0015]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渐扩起点具有一第一起点角度θ
s1
,该分流肋的该第一端具有一分流肋起点角度θ
sr
,该分流肋起点角度θ
sr
大于该第一起点角度θ
s1

[0016]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渐扩曲线更包括一第一渐扩终点,该第二渐扩曲线包括一第二渐扩终点,该第一渐扩终点包括一第一终点半径R
e1
,该第二渐扩终点包括一第二终点半径R
e2
,该分流肋上第n点的高度Z
3n
满足下列方程式:
[0017][0018][0019][0020]其中,H代表该侧墙的最高高度,Z
1n
代表该侧墙于第n点的高度,R
1n
代表该第一渐扩曲线于第n点的半径,Z
2n
代表沿该第二渐扩曲线定义的第n点的虚拟高度,r
2n
代表该第二渐扩曲线于第n点的半径。
[0021]应用本创作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由于以分流肋提供分流效果,因此可均匀化压力场和速度场,减少散热和噪音问题。在一实施例中,本创作采用了配合渐扩高度的设计参数,因此可有效改善流道出口流体质量,减少出口低压区和乱流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显示本创作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显示本创作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显示图2中的III

III方向剖面图。
[0025]图4是显示本创作另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的设计原理。
[0026]附图标记
[0027]F:离心式风扇模块
[0028]1:风扇壳体
[0029]11:顶壳
[0030]111:入风口
[0031]12:底壳
[0032]13:侧墙
[0033]14:出风口
[0034]15:分流肋
[0035]151:第一端
[0036]152:第二端
[0037]16:舌口部
[0038]2:风扇
[0039]31:第一渐扩曲线
[0040]310:第一渐扩起点
[0041]319:第一渐扩终点
[0042]32:第二渐扩曲线
[0043]329:第二渐扩终点
[0044]33:第三渐扩曲线
[0045]P:流道
[0046]P1:第一流道
[0047]P2:第二流道
[0048]A:气流
[0049]g:间隙
[0050]C:轴心
[0051]L:基线
[0052]d1:第一距离
[0053]d2:第二距离
[0054]D:风扇的整体轮廓直径θ:相对该旋转轴心的旋转坐标角度θ
s1
:第一起点角度
[0055]θ
Sr
:分流肋起点角度
[0056]R1:半径
[0057]R2:半径
[0058]R3:半径
[0059]R
e1
:第一终点半径R
e2
:第二终点半径
[0060]H11:第一侧墙高度
[0061]H12:第二侧墙高度
[0062]H31:第一分流肋高度
[0063]H32:第二分流肋高度III

III:剖面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4]图1是显示本创作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显示离心式风扇模块的内部组件,风扇壳体以虚线表示。图2是显示本创作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的俯视图。搭配参照图1、图2,本创作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模块F,包括一风扇壳体1以及一风扇2。风扇壳体1包括一底壳12、一顶壳11以及一侧墙13,该侧墙13连接该底壳12以及该顶壳11,该顶壳11上形成有一入风口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风扇壳体,包括一底壳、一顶壳以及一侧墙,所述侧墙连接所述底壳以及所述顶壳,所述顶壳上形成有一入风口,所述底壳、所述顶壳以及所述侧墙共同定义一流道,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流道的末端,其中,所述风扇壳体更包括一分流肋,所述分流肋于所述风扇壳体内延伸,并将所述流道分隔为一第一流道以及一第二流道;以及一风扇,设于所述风扇壳体中,其中,所述风扇对应所述入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式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一气流进入所述入风口后,被所述分流肋所分流,并沿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流向所述出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离心式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肋设于所述底壳,所述分流肋与所述顶壳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离心式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绕一旋转轴心转动,在通过所述旋转轴心的一径向截面上,所述分流肋与所述侧墙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所述分流肋与所述入风口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5.如权利要求3所述离心式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旋转轴心,所述侧墙至少部分沿一第一渐扩曲线延伸,一第二渐扩曲线逼近所述入风口并适于环绕所述入风口延伸,所述分流肋至少部分沿一第三渐扩曲线延伸,所述第一渐扩曲线、所述第二渐扩曲线以及所述第三渐扩曲线的曲线方程式如下:R1=0.5D
×
e
θ
×
tanα
×
π
R2=0.5D
×
e
θ
×
tanβ
×
π
其中,D代表该风扇的整体轮廓直径,θ代表相对该旋转轴心的旋转坐标角度,R1代表该第一渐扩曲线的半径,R2代表该第二渐扩曲线的半径,R3代表该第三渐扩曲线的半径,tan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