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化允专利>正文

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12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简单、全方位精确跟踪、自身带有电源的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连接有方管,方管前、后、左、右的底座分别连接有前测光板、后测光板、左测光板、右测光板,前测光板、后测光板、左测光板、右测光板分别为一组光敏电阻;方管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光伏发电板、右光伏发电板,左光伏发电板和右光伏发电板连接有运放驱动电路、水平驱动电机M1、垂直驱动电机M2。运放驱动电路包括有运放器U1、U2、U3、U4;右测光板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1、RG2、RG3、RG4,光敏电阻RG1、RG2、RG3、RG4与运放器U1的1脚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跟踪器,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无污染又清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人类 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两大难题的今天,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利用太阳 能的各种设备不断推出,在各领域己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太阳能跟踪器在 各种太阳能应用中最为广泛,安装有跟踪器的太阳灶和太阳能集热器可提高 制热效果,在太阳能发电器和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上使用跟踪器可提高发电量。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太阳能跟踪器大部分采用单向跟踪或者时间跟 踪,结构较为复杂,也不精确,没有自身电源,靠外来电源跟踪既不方便, 又消耗电能,没实现真正的太阳能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全方位精确跟踪、自身带有电源的 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包括底座,其特征是底座上连接有方 管,方管前、后、左、右的底座上分别连接有前测光板、后测光板、左测光 板、右测光板,前测光板、后测光板、左测光板、右测光板分别为一组光敏 电阻;方管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光伏发电板、右光伏发电板,左光伏发 电板和右光伏发电板连接有运放驱动电路、水平驱动电机Ml、垂直驱动电机 M2。根据所述的光伏源太限能自动跟踪器,其特征是所述运放驱动电路包括有运放器U1、 U2、 U3、 U4;右测光板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1、 RG2、、 RG2、 RG3、 RG4与运放器Ul的1脚相连,左测光 板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5、 RG6、 RG7、 RG8,光敏电阻RG5、 RG6、 RG7、 RG8与运放器U2的6脚相连,运放器Ul和运放器U2输出脚3、 4分别连接有 三极管T1、 T2,三极管T1、 T2的集电极连接有继电器Jl、 J2,继电器J1、 J2与所述水平驱动电机Ml相连;前测光板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9、 RGIO、 RGll、 RG12,光敏电阻RG9、 RGIO、 RGll、 RG12与运放器U3的8脚相 连,后测光板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13、 RG14、 RG15、 RG16,光敏电 阻RG13、 RG14、 RG15、 RG16与运放器U4的13脚相连,运放器U3、 U4的输 出脚IO、 11分别连接有三极管T3、 T4,三极管T3、 T4的射极接地,三极管 T3、 T4的集电极连接有继电器J3、 J4,继电器J3、 J4与所述垂直驱动电机 M2相连。根据所述的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其特征是所述方管为不锈钢方管。当阳光不直射时,由前测光板、后测光板、左测光板、右测光板等四面 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阻值变化,运放驱动电路输出不同信号电压,分别驱动 水平驱动电机Ml 、垂直驱动电机M2调整转动,并带动所用的太阳能设备转动, 直至太阳直射为止,保持太阳光始终直射,由于阳光始终直射,增强了太阳 能光热效率,全天跟踪8-10小时,能使太阳灶的热效增至一倍,能提高光伏 发电量40%以上。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跟踪器和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附图中1、方管 2、右测光板 3、左测光板 4、前测光板5、后测光板6、左光伏发电板7、右光伏发电板 8、底座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如图l、图2、图3所示,包括底座8,底座8上连接有方管1,方管1前、后、左、右的底座8上分别连接有前测光 板4、后测光板5、左测光板3、右测光板2,前测光板4、后测光板5、左测 光板3、右测光板2分别为一组光敏电阻;方管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光 伏发电板6、右光伏发电板7,左光伏发电板6和右光伏发电板7连接有运放 驱动电路、水平驱动电机M1、垂直驱动电机M2。在本实施例中,运放驱动电 路包括有运放器U1、 U2、 U3、 U4;右测光板2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1、 RG2、 RG3、 RG4,光敏电阻RG1、 RG2、 RG3、 RG4与运放器Ul的1脚相连,左 测光板3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5、 RG6、 RG7、 RG8,光敏电阻RG5、 RG6、 RG7、 RG8与运放器U2的6脚相连,运放器Ul和运放器U2输出脚3、 4 分别连接有三极管T1、 T2,三极管T1、 T2的集电极连接有继电器Jl、 J2, 继电器Jl、 J2与所述水平驱动电机Ml相连;前测光板4包括有相互串联的 光敏电阻RG9、 RGIO、 RGll、 RG12,光敏电阻RG9、 RGIO、 RGll、 RG12与运放 器U3的8脚相连,后测光板5包括有相互串联的光敏电阻RG13、 RG14、 RG15、 RG16,光敏电阻RG13、 RG14、 RG15、 RG16与运放器U4的13脚相连,运放器 U3、 U4的输出脚10、 11分别连接有三极管T3、 T4,三极管T3、 T4的射极接 地,三极管T3、 T4的集电极连接有继电器J3、 J4,继电器J3、 J4与所述垂 直驱动电机M2相连;方管1为不锈钢方管。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 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 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 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 中。本专利技术包括方管l、右测光板2、左测光板3、前测光板4、后测光板5、左光伏发电板6、右光伏发电板7、底座8和运放驱动电路组成。运放驱动电 路安装在方管l内,前、后、左、右四面测光板由16只光敏电阻组成,分别 安装在方管l下端的四周,方管l的上口封闭,下端固定在底座8上,底座8 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块12V的左光伏发电板6和右光伏发电板7,运放驱动电 路和水平驱动电机M1、垂直驱动电机M2的电源是由左、右两块光伏发电板提 供的。前、后、左、右四面测光板的信号输出连接运放驱动电路,运放电器 的输出端连接水平驱动电机Ml和垂直驱动电机M2,水平驱动电机Ml用于水 平调整,垂直驱动电机M2用于垂直调整。继器器J1、 J2与水平驱动电机M1的连接方法是继电器J1、 J2的常闭 触点与正电源连接、常开触点与负电源连接、中间接点接水平驱动电机Ml, 用于水平调整。继电器J3、 J4与垂直驱动电机M2的连接方式是继电器J3、 J4的常闭触点与正电源连接、常开触点与负电源连接、中间接点接垂直驱动 电机M2,用于垂直调整。本专利技术在正常跟踪时,方管1能垂直正对太阳。光敏元件釆用光敏电阻 RG1、 RG2、 RG3、 RG4和RG5、 RG6、 RG7、 RG8和RG9、 RGIO、 RGll、 RG12和 RG13、 RG14、 RG15、 RG16,四组串联后,分别连接运放器Ul、 U2、 U3、 U4, 接可调电阻R1、 R2、 R3、 R4、三极管T1、 T2、 T3、 T4、电阻ROl、 R02、 R03、 R04、 R05、 R06、 R07、 R08、继电器J1、 J2、 J3、 J4、左光伏发电板6、右光 伏发电板7。其中光敏电阻RG1、 RG2、 RG3、 RG4,串联后一侧接正电源,另 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源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包括底座(8),其特征是:底座(8)上连接有方管(1),方管(1)前、后、左、右的底座(8)上分别连接有前测光板(4)、后测光板(5)、左测光板(3)、右测光板(2),前测光板(4)、后测光板(5)、左测光板(3)、右测光板(2)分别为一组光敏电阻;方管(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光伏发电板(6)、右光伏发电板(7),左光伏发电板(6)和右光伏发电板(7)连接有运放驱动电路、水平驱动电机M1、垂直驱动电机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化允
申请(专利权)人:谢化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