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混药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输液配药的混药器。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对于传统的大输液配药操作基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0003]方法一,使用注射器刺穿大输液包装容器上组合盖的垫片,将大输液包装容器内的液体吸出,然后注射器再刺穿药剂瓶(西林瓶)上盖子的胶塞将吸出的液体注入至药剂瓶内,混匀后再将混匀的药液吸出,注入大输液包装容器内;如果重复加药,则需要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但该种方法需要使用注射器反复穿刺大输液包装容器上组合盖的垫片以及药剂瓶上盖子的胶塞,反复操作过程中会有落屑发生的概率,增加污染药液的风险;同时,医务人员使用注射器穿刺也会增加操作繁琐程度以及受伤的风险。
[0004]方法二,采用现有混药器进行混药,需要将混药器先刺穿药剂瓶上盖子的胶塞并与药剂瓶连接,然后在刺穿大输液包装容器上组合盖的垫片,挤压大输液包装容器将其内部的液体注入至药剂瓶中,药液混匀后再挤压大输液包装容器,使药液注入到大输液包装内;如果重复加药,需要重复以上步骤。该种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器包括套筒和穿刺件,所述穿刺件能沿所述套筒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穿刺件上设置有穿刺针,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分别位于所述穿刺件的两侧,所述穿刺针的内部形成有贯穿所述穿刺针且连通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的输药通道;所述穿刺件和所述套筒分别能与药剂瓶和输液包装容器连接,所述第二尖端刺破所述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移动所述穿刺件以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以通过所述输药通道对所述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连接位置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部,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能与所述定位部卡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能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上的凸环的顶部端面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上且位于第二限位凸台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之间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配合的间隙,所述凸环嵌设于所述间隙中,且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与所述凸环的两相对端面抵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各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豁口,各所述豁口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形成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的半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半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段的两端的内壁上。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贴合,混药状态下,所述穿刺件的封口端朝向所述输液包装容器一侧,所述穿刺件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药剂瓶一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在所述穿刺件上偏心设置,且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能对准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上的针刺孔所在位置。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部,以观察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的位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部为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壁薄、透明度高的位置,或者所述观察部为在所述套筒上开设的镂空位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卫东,梁爱民,徐洪海,
申请(专利权)人:雷诺丽特恒迅包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