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00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低矮型装载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两个腹板以及两组支撑座。上铰接板和下铰接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腹板之间,上铰接板低于腹板的顶端面设置,以使上铰接板的高度降低;两组支撑座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腹板,支撑座的一部分伸入两个腹板之间的空间内,并与腹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该井下装载机后车架上铰接板高度降低至两个腹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内,使得支撑座的安装高度得到有效降低,驾驶室安装于支撑座上时,驾驶室的底部可下沉至两个腹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内,整机高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灵活性。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0001]本技术涉及低矮型装载机
,尤其涉及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大部分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设计与常规机型相同。如图1所示,现有的井下装载机的后车架包括上铰接板200、下铰接板300以及两个腹板100,两个腹板100间隔设置,上铰接板200和下铰接板30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腹板100之间,上铰接板200位于两个腹板100的顶端,四个支撑座400中两个设置于上铰接板200上,两个设置于腹板100上,驾驶室安装于四个支撑座400上。该井下装载机在井下巷道内工作时,由于矿石密度较大,在使用同样的斗容的属具时,井下装载机的实际载重较大,因此,后车架的中梁架受的实际载荷也会大于设计载荷,导致腹板100开裂、中梁架变形等故障;且现有的井下装载机的后车架也会导致整机高度较高,使得井下装载机在井下巷道内工作时,通过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装载机整机高度降低,适合井下巷道内工作,通过性好。/>[0004]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腹板(1);上铰接板(2)和下铰接板(3),所述上铰接板(2)和所述下铰接板(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腹板(1)之间,所述上铰接板(2)的两端以及所述下铰接板(3)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1)相向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上铰接板(2)低于所述腹板(1)的顶端面设置;两组支撑座(4),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腹板(1)上,所述支撑座(4)的一部分伸入两个所述腹板(1)之间的空间内,并与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腹板(1)之间还设置有中梁架(5),所述中梁架(5)用于连接后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架(5)包括主连接梁(51)、两个边梁(52)以及两个连接板(53),所述主连接梁(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两个所述连接板(5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所述连接板(53)与所述主连接梁(51)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边梁(5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所述边梁(52)连接于所述主连接梁(51)和所述连接板(53)之间,所述主连接梁(5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下安装板(54),两个所述连接板(53)的底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下安装板(54),四个所述下安装板(54)与所述后桥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板(2)和所述中梁架(5)之间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梁(6),两个所述上连接梁(6)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上连接梁(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上瑜黄胤真黄泽盼陆其东黄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