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83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插装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底部插装有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的下侧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下侧设有箱体,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带下侧设有破碎结构,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破碎结构的下侧设有出料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秸秆处理技术领域,该小麦秸秆粉碎机,在进行破碎工作时,操作人员可以事先把很多的秸秆放置在出料结构内,让出料结构代替人工稳定的想着破碎结构内输出物料,出料结构输出的物料通过传送带输出,进入到破碎结构内破碎,最后顺着导流槽流出,进行收集即可,节约了劳动成本,防止人工向着破碎结构内投料,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全事故。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


[0001]本技术涉及小麦秸秆处理
,具体为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

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0003]为了更好的利用秸秆,秸秆破碎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申请号为201920108023.2的技术专利,虽然解决了潮湿的秸秆粘在破碎腔内或者破碎刀组上并不容易被取下的问题,但是这个破碎机是人为投料的,不仅浪费劳动成本而且人工操作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解决了现有的大部分破碎机是人为投料的,不仅浪费劳动成本而且人工操作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安全事故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插装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底部插装有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的下侧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下侧设有箱体,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带下侧设有破碎结构,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破碎结构的下侧设有出料槽。
[0006]优选的,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插装于所述罐体的下侧,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出料管的上侧设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的顶端呈锥形,所述电机罩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端面上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环面上一体成型的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杆插入所述出料管。
[0007]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杆,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口内滑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液压杆的伸缩端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挡板,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后侧处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旋转端面上且位于传送带上侧安装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外环面上安装有毛刷,所述第一滚筒的外环面上还交叉安装有若干刀片。
[0009]优选的,所述破碎结构包括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插装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进料漏斗内转动安装有一对第二滚筒,一对所述第二滚筒的外环面上相互啮合的设有若干第一破碎齿,所述进料漏斗内左右两侧设有若干第二破碎齿,靠近一侧的所述第一破碎齿和所述第二破碎齿相互咬合,所述第二滚筒的后侧轴端安装有从动轮,一对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旋转端面上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
轮与靠近的所述从动轮之间也设有皮带。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槽与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所述传送带的上料端安装有阻料板。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小麦秸秆粉碎机,在进行破碎工作时,操作人员可以事先把很多的秸秆放置在出料结构内,让出料结构代替人工稳定的想着破碎结构内输出物料,出料结构输出的物料通过传送带输出,进入到破碎结构内破碎,最后顺着导流槽流出,进行收集即可,节约了劳动成本,防止人工向着破碎结构内投料,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避免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传送带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罐体;2、进料口;3、传送带;4、箱体;5、出料槽;6、出料管;7、电机罩;8、第一电机;9、转杆;10、液压杆;11、隔板;12、挡板;13、第二电机;14、第一滚筒;15、刀片;16、进料漏斗;17、第二滚筒;18、第一破碎齿;19、第二破碎齿;20、第三电机;21、阻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部插装有进料口2,所述罐体1的底部插装有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的下侧设有传送带3,所述传送带3的出料端下侧设有箱体4,所述箱体4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带3下侧设有破碎结构,所述箱体4内且位于所述破碎结构的下侧设有出料槽5。
[0020]实施例一: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插装于所述罐体1的下侧,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出料管6的上侧设有电机罩7,所述电机罩7的顶端呈锥形,所述电机罩7内安装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旋转端面上安装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外环面上一体成型的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杆9插入所述出料管6;
[0021]具体的,在进行破碎工作时,操作人员可以事先把很多的秸秆放置在罐体1内,启动罐体1内的第一电机8,使螺旋叶片代替人工稳定的将秸秆输出,到破碎结构内输出物料,出料结构输出的物料通过传送带3输出。
[0022]所述罐体1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杆10,所述出料管6的下端口内滑动安装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与所述液压杆10的伸缩端相连接;
[0023]具体的,控制液压杆10可以使隔板11左右移动,控制出料口的排量。
[0024]实施例二:所述传送带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挡板12,所述传送带3的进料端后侧处安装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旋转端面上且位于传送带3上侧安装有第一滚筒14,所述第一滚筒14的外环面上安装有毛刷,所述第一滚筒14的外环面上还交叉安装有若干刀片15;
[0025]具体的,滚筒这个结构其实是防止大重量的结构由于惯性从传送带3上滑落下来的,滑落的秸秆落在传送带3上被毛刷挡住,毛刷逆时针转动,将秸秆往上推,重新被运上去,在第一滚筒14上设置刀片15是因为可以在大重量秸秆落下时可以顺便切碎一点,方便后续破碎;
[0026]具体的,毛刷是接触传送带3的,刀片15不接触。
[0027]实施例三:所述破碎结构包括进料漏斗16,所述进料漏斗16插装于所述箱体4上,所述进料漏斗16内转动安装有一对第二滚筒17,一对所述第二滚筒17的外环面上相互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插装有进料口(2),所述罐体(1)的底部插装有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的下侧设有传送带(3),所述传送带(3)的出料端下侧设有箱体(4),所述箱体(4)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带(3)下侧设有破碎结构,所述箱体(4)内且位于所述破碎结构的下侧设有出料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插装于所述罐体(1)的下侧,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出料管(6)的上侧设有电机罩(7),所述电机罩(7)的顶端呈锥形,所述电机罩(7)内安装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旋转端面上安装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外环面上一体成型的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转杆(9)插入所述出料管(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杆(10),所述出料管(6)的下端口内滑动安装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与所述液压杆(10)的伸缩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秸秆粉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的前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王丽芳李灶福杨渊刘佼董倩王建萍朱艳霞褚存秀李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