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针及PICC置管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68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针及PICC置管辅助装置,其中,该隧道针包括:杆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一端上的牵引端头,牵引端头包括:第一阶梯端头和第二阶梯端头,第二阶梯端头设置在第一阶梯端头背离杆体的一端上,第二阶梯端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固定螺纹凸出第二阶梯端头的外侧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杆体的一端设置牵引端头,牵引端头包括第一阶梯端头和第二阶梯端头,第二阶梯端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隧道针建立皮下隧道后,通过第二阶梯端头上的固定螺纹与导管连接,再从皮下隧道中牵引移位,由于固定螺纹增加了与导管连接的摩擦力,因此可有效避免导管在牵引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发生,保证手术过程的流畅性。术过程的流畅性。术过程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针及PICC置管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针及PICC置管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已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需要化疗或输注高渗性、刺激性液体的患者来说,PICC更是首选的方式,但是由于一些限制条件,如预置管静脉管径过小、血管解剖位置不佳等因素,导致许多患者不能顺利地置入PICC或置入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风险过高,而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0003]在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隧道针对置管的端部进行套设,并通过拉拽的方式将置管移动至皮肤外侧,隧道针用于在腹壁皮下组织内形成埋植腹透导管的弧形隧道,CN216570132U中公开的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但此公开的隧道针与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针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在于,导管在皮下穿刺过程中会遇到皮肤的阻力,因此导管容易在隧道针端头上滑落,滑落后则需重新进行组合牵引,十分不便。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管在皮下穿刺过程中会遇到皮肤的阻力,因此导管容易在隧道针端头上滑落,滑落后需要重新进行组合牵引,由于组合部位可能在皮下,因此导致组合过程十分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针及PICC置管辅助装置。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隧道针,其中,所述隧道针包括:
[0008]杆体;
[0009]牵引端头,所述牵引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端头包括:
[0010]第一阶梯端头,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杆体的直径尺寸;
[0011]第二阶梯端头,所述第二阶梯端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端头背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二阶梯端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所述固定螺纹凸出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外侧设置。
[0012]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第二阶梯端头上背离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端头,所述导向端头为圆锥形状,所述导向端头背离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一端沿预定弧度光滑设置。
[0013]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导向端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4]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固定螺纹包括朝向所述导向端头的安装面,和朝向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卡合面,所述安装面沿一定弧度光滑设置,所述卡合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外侧面垂直设置。
[0015]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杆体上设置有若干标识部,若干所述标识部沿所述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均匀设置,所述标识部用于测量所述杆体穿入皮下隧道的距离。
[0016]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杆体上设置所述牵引端头的相反一端设置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尺寸,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杆体连接的部位光滑过渡设置。
[0017]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握持杆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环周包裹设置在所述握持杆外侧。
[0018]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杆体、所述牵引端头和所述握持杆为一体成型构件。
[0019]所述的隧道针,其中,所述杆体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沿预定角度折弯设置。
[0020]一种PICC置管辅助装置,其中,所述PICC置管辅助装置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针。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杆体的一端设置牵引端头,牵引端头包括第一阶梯端头和第二阶梯端头,第二阶梯端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隧道针建立皮下隧道后,通过第二阶梯端头上的固定螺纹与导管连接,再从皮下隧道中牵引移位,由于固定螺纹增加了与导管连接的摩擦力,因此可有效避免导管在牵引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发生,保证手术过程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隧道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隧道针在图1中的A节点结构放大图;
[0024]图3是本技术隧道针中牵引端头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隧道针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隧道针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在图1至图5中:100、杆体;110、标识部;200、牵引端头;210、第一阶梯端头;220、第二阶梯端头;221、固定螺纹;222、安装面;223、卡合面;230、导向端头;300、握持杆;310、防滑层;410、皮肤;420、血管;430、导管;440、隧道针出口;450、隧道针入口;460、皮下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在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隧道针对置管的端部进行套设,并通过拉拽的方式将置管移动至皮肤外侧,隧道针用于在腹壁皮下组织内形成埋植腹透导管的弧形隧道,CN216570132U中公开的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但此公开的隧道针与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针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在于,导管在皮下穿刺过程中会遇到皮肤的阻力,因此导管容易在隧道针端头上滑落,滑落后则需重新进行组合牵引,十分不便。
[0032]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针,如图1和图2所示,该隧道针包括:杆体100;牵引端头200,所述牵引端头200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100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端头200包括:第一阶梯端头210,所述第一阶梯端头210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杆体100的直径尺寸;第二阶梯端头220,所述第二阶梯端头220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端头210背离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针包括:杆体;牵引端头,所述牵引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端头包括:第一阶梯端头,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杆体的直径尺寸;第二阶梯端头,所述第二阶梯端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端头背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二阶梯端头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纹,所述固定螺纹凸出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外侧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端头上背离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端头,所述导向端头为圆锥形状,所述导向端头背离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一端沿预定弧度光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端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阶梯端头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纹包括朝向所述导向端头的安装面,和朝向所述第一阶梯端头的卡合面,所述安装面沿一定弧度光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娟陈文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