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62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每个所述隔板上均设置有活塞机构,所述箱体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蜗杆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往复螺杆、蜗轮、螺母、齿条、齿轮、搅动杆和储液罐,所述往复螺杆转动连接于箱体内侧壁上,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往复螺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活塞机构和凸轮,实现水源和营养溶液的周期性自动喷灌,节省了人工方式喷灌的成本,同时对储液罐内的营养液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反复搅拌,进一步防止营养液中部分药剂成分出现沉积,提升小麦对营养液的吸收效果,使小麦得到预期的抗逆性。使小麦得到预期的抗逆性。使小麦得到预期的抗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小麦喷灌
,尤其涉及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小麦属于一种谷类作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小麦常常播种于秋季,来年夏季再进行收麦,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抗逆是作物所具有的一种抗干旱、抗倒伏特性,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一般通过使用物理手段或者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
[0003]现有的用于小麦抗逆减灾喷灌的设备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有设备的喷灌方式一般通过人工采用水管直接喷灌,这种方式不仅会耗费人工成本,浪费水资源,而且较强的水压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另外,小麦的抗逆性一般通过喷灌调节剂或营养溶液实现,现有的喷淋方式中营养溶液的各种成分容易因为沉积而降低小麦的吸收效果,使小麦的抗逆性低于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喷灌成本高、营养液药剂成分容易沉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周期性自动喷灌水和营养液、反复搅动营养液防止沉积的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每个所述隔板上均设置有活塞机构,所述箱体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蜗杆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
[0008]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往复螺杆、蜗轮、螺母、齿条、齿轮、搅动杆和储液罐,所述往复螺杆转动连接于箱体内侧壁上,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往复螺杆上,且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往复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储液罐固定连接于靠近箱体底部的隔板上,所述储液罐内底面转动连接有搅动杆,所述搅动杆上端贯穿储液罐顶部且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
[0009]优选地,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筒、活塞、活塞杆和压缩弹簧,所述活塞筒贯穿固定连接于隔板上,所述活塞密封滑动连接于活塞筒内,所述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筒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活塞筒的端部设置有出水口。
[0010]优选地,靠近所述箱体顶部的活塞筒通过出水口连通有喷水管道,所述喷水管道上连通有若干第一喷嘴,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活塞筒通过出水口连通有输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两端连通有第二喷嘴。
[0011]优选地,靠近所述箱体顶部的活塞筒上的出水口连通有进水管道,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出水口与储液罐之间连通有连接管。
[0012]优选地,所述搅动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动叶片。
[0013]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脚架,所述脚架为金属材料。
[0014]优选地,所述箱体后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箱体与蜗杆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塞机构和凸轮,通过凸轮按压上下两个活塞杆,实现水源和营养溶液的周期性自动喷灌,节省了人工方式喷灌的成本,替代水管直接灌溉的方式,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避免小麦的生长因较强水压的灌溉而受到影响。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搅拌机构,使用电机驱动水源和营养液的自动喷灌,同时对储液罐内的营养液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反复搅拌,进一步防止营养液中部分药剂成分出现沉积,提升了小麦对营养液的吸收效果,从而使小麦得到预期的抗逆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的主视结构剖析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的蜗杆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箱体;2隔板;3活塞机构、31活塞筒、32活塞、33活塞杆、34压缩弹簧;4蜗杆;5凸轮;6搅拌机构、61往复螺杆、62蜗轮、63螺母、64齿条、65齿轮、66搅动杆、67储液罐;7喷水管道;8第一喷嘴;9输液管道;10第二喷嘴;11进水管道;12连接管道;13搅动叶片;14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图3和图4,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4,支撑脚14为金属材料,箱体1后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电机15,且电机15输出端贯穿箱体1与蜗杆4固定连接,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2,每个隔板2上均设置有活塞机构3,活塞机构3包括活塞筒31、活塞32、活塞杆33和压缩弹黄34,活塞筒31贯穿固定连接于隔板2上,活塞32密封滑动连接于活塞筒31内,活塞32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33,活塞筒31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活塞筒31的端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均与活塞筒31连通,靠近箱体1顶部的活塞筒31通过出水口连通有喷水管道7,喷水管道7上连通有若干第一喷嘴8,靠近箱体1底部的活塞筒31通过出水口连通有输液管道9,输液管道9两端连通有第二喷嘴10,靠近箱体1顶部的活塞筒31上的出水口连通有进水管道11,靠近箱体1底部的出水口与储液罐67之间连通有连接管道12;
[0025]启动电机15,通过电机15的输出端带动蜗杆4转动,使得固定连接于蜗杆4上的凸轮5转动,当凸轮5的凸出部分接触并挤压靠近箱体1顶部的活塞杆33时,活塞杆33推动活塞32在活塞筒31内密封滑动,从而使活塞筒31内压强变大,由于活塞筒31内本身设置有高压气体,使得活塞筒31的水通过喷水管道7和第一喷嘴8向小麦进行喷灌,当凸轮5凸出部分接
触靠近箱体1下端的活塞杆33时,同样地通过输液管道9和第二喷嘴10向小麦茎部和根部喷淋营养溶液,实现水源和营养溶液的周期性喷灌,节省了人工方式喷灌的成本,同时替代水管直接灌溉的方式,有效节约了水资源,避免小麦的生长因较强水压的灌溉而受到影响。
[0026]参照图1、图2和图3,箱体1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4,蜗杆4上固定连接有凸轮5,蜗杆4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包括往复螺杆61、蜗轮62、螺母63、齿条64、齿轮65、搅动杆66和储液罐67,往复螺杆61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侧壁上,蜗轮62固定连接于往复螺杆61上,且蜗轮62与蜗杆4相互啮合,往复螺杆61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3,螺母63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64,储液罐67固定连接于靠近箱体1底部的隔板2上,储液罐67内底面转动连接有搅动杆66,搅动杆6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动叶片13,搅动杆66上端贯穿储液罐67顶部且固定连接有齿轮65,齿轮65与齿条64相互啮合;
[0027]电机15输出端带动蜗杆4转动时,由于蜗杆4与蜗轮62相互啮合,使得往复螺杆61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2),每个所述隔板(2)上均设置有活塞机构(3),所述箱体(1)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4),所述蜗杆(4)上固定连接有凸轮(5),所述蜗杆(4)下方设置有搅拌机构(6);所述搅拌机构(6)包括往复螺杆(61)、蜗轮(62)、螺母(63)、齿条(64)、齿轮(65)、搅动杆(66)和储液罐(67),所述往复螺杆(61)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侧壁上,所述蜗轮(62)固定连接于往复螺杆(61)上,且所述蜗轮(62)与蜗杆(4)相互啮合,所述往复螺杆(61)上螺纹连接有螺母(63),所述螺母(63)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64),所述储液罐(67)固定连接于靠近箱体(1)底部的隔板(2)上,所述储液罐(67)内底面转动连接有搅动杆(66),所述搅动杆(66)上端贯穿储液罐(67)顶部且固定连接有齿轮(65),所述齿轮(65)与齿条(64)相互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抗逆减灾喷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机构(3)包括活塞筒(31)、活塞(32)、活塞杆(33)和压缩弹黄(34),所述活塞筒(31)贯穿固定连接于隔板(2)上,所述活塞(32)密封滑动连接于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正春吕鹏彭科研肖春燕刘崇旭宋元瑞张淑娟刘光亚孔春英刘淑云庞慧侯庆迎李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