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氯芬酸钠改性锦纶大生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锦纶大生物纤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钠改性锦纶大生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锦纶纤维,又称尼龙(Nylon),学名为聚酰胺,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聚酰胺的密度在1.15g/cm3左右,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
‑
[NHCO]‑
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脂肪
‑
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0003]锦纶纤维最突出的优点为耐磨性较其它纤维优越,弹性佳,其弹性回复率可媲美羊毛。在混纺织物中加入一些锦纶纤维,可大幅提高织物的耐磨性;且锦纶纤维拉伸至3
‑
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能够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在已商业化的合成纤维中﹐其比重仅次于聚丙烯。因此锦纶纤维可加工成细匀柔软且平滑的丝线﹐供织造成美观耐用的纤维制品。同时,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氯芬酸钠改性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预处理、制备载体、吸附、制备功能性母粒、熔融纺丝、后处理;所述预处理,纳米二氧化硅经预处理液处理后,制得预处理物;所述预处理中,预处理液为溶解有硅烷偶联剂KH
‑
570、硅烷偶联剂KH
‑
580的甲醇溶液;所述制备载体,将硫酸铝、氢氧化钠、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分散均匀;然后在300
‑
400rpm搅拌条件下,滴加预处理物分散液,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5
‑
7h,制得前驱液;然后升温至170
‑
180℃,保温36
‑
48h后,自然冷却至常温,滤出固体物,经去离子水洗涤,干燥,焙烧,制得中间体;将中间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投入至去离子水中,分散均匀;然后投入0.9
‑
1倍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2
‑
3h,升温至120
‑
130℃,保温20
‑
50min后,调节pH值至10
‑
11,120
‑
130℃保温36
‑
48h后,自然冷却至常温,滤出固体物,经去离子水洗涤,干燥,焙烧,制得多孔复合载体;所述预处理物分散液,为预处理物的去离子水分散液;所述吸附,在避光环境中,搅拌条件下,将多孔复合载体投入至吸附液中,搅拌吸附40
‑
50h后,滤出,经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制得活性成分;所述吸附中,吸附液为溶解有双氯芬酸钠、硅烷偶联剂KH
‑
580、硬脂酸钠的乙醇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氯芬酸钠改性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搅拌条件下,将纳米二氧化硅投入至45
‑
50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搅拌20
‑
40min;升温至45
‑
55℃,保温搅拌1
‑
2h;然后投入预处理液,进行微波
‑
超声协同处理2
‑
3h;压滤获得滤饼,滤饼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制得预处理物;所述预处理中,微波
‑
超声协同处理过程中,控制温度为55
‑
60℃;所述吸附,在避光环境中,搅拌条件下,将多孔复合载体投入至90
‑
100倍重量的吸附液中,升温至35
‑
45℃,保温;搅拌吸附40
‑
50h后,滤出,经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制得活性成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氯芬酸钠改性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液中,硅烷偶联剂KH
‑
570的浓度为1.5
‑
2wt%,硅烷偶联剂KH
‑
580的浓度为1
‑
1.5wt%;甲醇的体积浓度为90
‑
93%;所述预处理中,预处理液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3
‑
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氯芬酸钠改性锦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效华,甄丽,池姗,刘彦明,刘翠,
申请(专利权)人: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百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