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23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梁底模板;两个梁端模板竖向平行设置,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梁底模板的短边部;两个活动侧模竖向平行设置,并位于两个梁端模板之间;所述活动侧模的底边与所述梁底模板的上表面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侧模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梁端模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侧模的后端与另一个梁端模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活动侧模的滑动方向沿所述梁底模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侧模与所述梁底模板之间、所述活动侧模与所述梁端模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活动侧模的水平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工艺简单、操作过程便捷、底梁形状平整、底梁规格多变及重复使用率高的特点。用率高的特点。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面板墙体试件作为一种常规的土木工程试验试件,其具有便捷重复且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土木工程加载试验得到广泛应用;试验时,利用混凝土底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并将面板墙体通常砌筑在混凝土底梁之上。
[0003]目前,针对混凝土底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支模、放置钢筋网架、浇注混凝土、振捣与养护工序;现有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大多采用木制模板制作而成,其支模过程复杂,模具尺寸精度无法得到保证;同时,现有的混凝土底梁模具的宽度尺寸固定,无法适用于宽度不同的混凝土底梁施工过程,循环使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底梁模具的支模过程复杂,模具尺寸精度无法得到保证,且无法适用于宽度不同的混凝土底梁施工过程,循环使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梁底模板(1)、两个梁端模板(2)及两个活动侧模(3);两个梁端模板(2)竖向平行设置,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梁底模板(1)的短边部;两个活动侧模(3)竖向平行设置,并位于两个梁端模板(2)之间;所述活动侧模(3)的底边与所述梁底模板(1)的上表面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侧模(3)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梁端模板(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侧模(3)的后端与另一个梁端模板(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活动侧模(3)的滑动方向沿所述梁底模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侧模(3)与所述梁底模板(1)之间、所述活动侧模(3)与所述梁端模板(2)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活动侧模(3)的水平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模板(1)与所述梁端模板(2)之间采用模板连接件(4)相连;所述模板连接件(4)包括拱门端头(41)、转动轴(42)及连接圆管(43);所述拱门端头(41)均匀设置在所述梁底模板(1)的短边部,所述拱门端头(41)的中心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转动轴(42)与所述梁底模板(1)的短边部平行设置,并穿设在所述拱门端头(41)的贯穿通孔内;相邻两个拱门端头(41)之间设置有连接圆管(43),所述连接圆管(43)同心套设在所述转动轴(42)的外侧,且所述连接圆管(43)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梁端模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模板(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底模榫眼凹槽(11),若干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沿所述梁底模板(1)的长轴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的轴线与所述梁底模板(1)的短边部平行设置;所述活动侧模(3)的底边间隔设置有若干底部榫头(31),所述底部榫头(31)与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底部榫头(31)的上端与所述活动侧板(3)的底边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榫头(31)的下端配合设置在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中,并能够沿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的轴线水平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侧模(3)与所述梁底模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榫头(5),所述第一限位榫头(5)位于所述活动侧模(3)的底边外侧;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榫头(5)的下端配合设置在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中;所述第一限位榫头(5)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的上端外侧,并与所述活动侧模(3)的底边外表面抵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榫眼凹槽(11)内设置有第一封堵榫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炜马鹏飞姚继涛侯春琪程正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