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21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方法及装置,获取目标催化剂,目标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钴Co、铬Cr和铟In,并将目标催化剂放置在协同催化反应器中。进而将包含CH4和氮氧化物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发动机替代燃料,在降低颗粒物(PM)和硫氧化物(SO
X
)等排放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LNG的碳氢比(C/H)较低,相比柴油类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LNG的推广使用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0003]在实际应用中,使用LNG的发动机尾气中也不可避免会有氮氧化物(NO
X
)排放,以及会产生较多的甲烷(CH4)排放。其中,NO
X
不仅可以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还会严重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CH4是一种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鉴于此,需针对尾气中的NO
X
和CH4排放进行处理。
[0004]相关技术中,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与催化氧化(主要使用MOC催化剂)结合的技术路线,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催化剂;所述目标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钴Co、铬Cr和铟In;将所述目标催化剂放置在协同催化反应器中;将包含甲烷CH4和氮氧化物NO
X
的发动机尾气通入所述协同催化反应器,进行尾气处理;在尾气处理过程中,基于所述目标催化剂的作用,将所述CH4转化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将所述NO
X
转化为氮气N2;将完成尾气处理的发动机尾气排出所述协同催化反应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催化剂,包括:获取分子筛载体H

SSZ

13;利用可溶性铬盐、可溶性铟盐与所述H

SSZ

13,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第一催化剂Cr

In/H

SSZ

13;利用可溶性钴盐与所述H

SSZ

13,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第二催化剂Co/H

SSZ

13;利用相同质量的所述Cr

In/H

SSZ

13的粉体和所述Co/H

SSZ

13的粉体,通过物理掺混制备得到所述目标催化剂Co

Cr

In/H

SSZ

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相同质量的所述Cr

In/H

SSZ

13的粉体和所述Co/H

SSZ

13的粉体,通过物理掺混制备得到所述目标催化剂Co

Cr

In/H

SSZ

13,包括:利用相同质量的所述Cr

In/H

SSZ

13的粉体和所述Co/H

SSZ

13的粉体,通过物理掺混制备得到待定催化剂;对所述待定催化剂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待定催化剂颗粒;从所述待定催化剂颗粒中筛选满足颗粒直径阈值的待定催化剂颗粒,作为所述目标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直径阈值为40~60目对应的目孔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可溶性铬盐、可溶性铟盐与所述H

SSZ

13,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第一催化剂Cr

In/H

SSZ

13,包括:按照设定的第一质量比将硝酸铬水合物Cr(NO3)3·
9H2O、硝酸铟(In(NO3)3、所述H

SSZ

13和去离子水H2O加入到制备容器中,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质量比包括所述H2O与所述H

SSZ

13的质量比为10,所述In与所述H

SSZ

13的质量比为0.01~0.04,所述Cr与所述H

SSZ

13的质量比为0.01~0.04;利用磁力搅拌器控制所述第一混合液的温度为25~30℃,在转速为400~500rpm的条件下搅拌24~48h,使所述Cr(NO3)3、所述(In(NO3)3与所述H

SSZ

13进行离子交换,得到第一均匀混合浆液;利用所述磁力搅拌器控制所述第一均匀混合浆液的温度为70~90℃,在转速为400~500rpm的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均匀混合浆液蒸干,使所述第一均匀混合浆液中未进行离子交换的Cr(NO3)3和(In(NO3)3负载在所述H

SSZ

13上,得到第一待定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书广宋杰蒋顺豪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