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219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节能建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节能建筑在夏天通过水箱进行辅助换热,但整个换热的过程所要使用的动力设备过多,耗能较大,造成节能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蓄水框架,蓄水框架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侧端口,侧端口与蓄水框架一体成型设置,蓄水框架的上端设置有承重座板,承重座板与蓄水框架一体成型设置;还包括:建筑外墙框架,其安装在所述承重座板的上端位置上,且建筑外墙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建筑顶座,建筑顶座与建筑外墙框架一体成型设置,建筑顶座的外部设置有接水顶框,接水顶框与建筑顶座一体成型设置,承重座板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配电箱。箱。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建筑
,具体为一种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113062532B(名为一种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建筑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屋顶内设置有隔热水箱,所述隔热水箱内底面设置有若干传热块,所述隔热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抽水件,所述第一抽水件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第一抽水件的一端连通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连通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与隔热水箱内部连通,所述回收管上设置有第二抽水件,所述储水箱与水源连通;所述隔热水箱内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与建筑主体外部连通,所述通风管设置有抽风机,所述通风管远离抽风机的一端通过换热柱连通有连通管,所述换热柱位于隔热水箱内,所述连通管远离换热柱的一端与建筑主体内部连通。
[0004]上述节能建筑在夏天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建筑,包括蓄水框架(1),蓄水框架(1)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侧端口(2),侧端口(2)与蓄水框架(1)一体成型设置,蓄水框架(1)的上端设置有承重座板(11),承重座板(11)与蓄水框架(1)一体成型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建筑外墙框架(13),其安装在所述承重座板(11)的上端位置上,且建筑外墙框架(13)的顶部设置有建筑顶座(17),建筑顶座(17)与建筑外墙框架(13)一体成型设置,建筑顶座(17)的外部设置有接水顶框(14),接水顶框(14)与建筑顶座(17)一体成型设置,承重座板(11)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配电箱(22);排水渠道(3)和延伸渠道(5),其设置在两个侧端口(2)的外部位置上,且延伸渠道(5)的一端设置有下水渠道(4),下水渠道(4)与延伸渠道(5)一体成型设置;内置框架(8),其设置在所述延伸渠道(5)的内部,且内置框架(8)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置有水轮机(29)和水力发电机(9),水轮机(29)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传动接轴(30),传动接轴(30)与水轮机(29)一体成型设置,传动接轴(30)通过联轴机构与水力发电机(9)的感应轴传动连接;支撑架(19),其设置在所述建筑顶座(17)的上端位置上,且支撑架(19)的上端设置有承载顶板(18),承载顶板(18)与支撑架(19)一体成型设置,承载顶板(18)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框架(8)的一侧设置有承载板框(6),所述承载板框(6)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内槽(23),承载内槽(23)与承载板框(6)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承载板框(6)的顶部设置有伸缩式液压缸(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内槽(23)的内部设置有活动闸板(24),活动闸板(24)的端面尺寸与承载内槽(23)的口径相等,伸缩式液压缸(7)的活塞杆通过螺钉与活动闸板(24)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顶座(17)的内部设置有发电控制器(31)、逆变器(32)和蓄电池(33),所述水力发电机(9)的一侧设置有整流器(34),水力发电机(9)的输出端与整流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器(34)的输出端与配电箱(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巧英曹丽余琳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新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