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215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1
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改性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废弃牡蛎壳、弹性体相容剂、SiO2气凝胶、PET材料为原料,首先通过对牡蛎壳进行预处理、煅烧、粉碎及研磨制备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其次将粉末与PET、弹性体相容剂、SiO2气凝胶以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再次将均匀熔融共混物挤出造粒、冷却干燥、切片;最后将切片再次熔融、挤出拉丝成纤用于纺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废弃牡蛎壳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应用于高聚物改性,经改性后的纤维材料,能够展示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弹性性能和除臭吸附效果,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石油资源,由于该产品具有抗菌性,也积极推动了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料的研究。料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聚合物改性
,尤其是一种牡蛎壳改性高聚物纤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用于纺织的纤维,具有一定的抗菌及弹性性能。

技术介绍

[0002]牡蛎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因肉质鲜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欢。牡蛎中牡蛎壳的质量约占其总质量70%~90%,壳中碳酸钙含量高达88.59%~99.20%,并含有少量微量元素和有机质,是一种宝贵的无机盐资源。然而,大部分牡蛎壳作为海产品废弃物中的一类被丢弃,一方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和滩涂资源,另一方面废弃牡蛎壳中有机质在空气中被氧化、腐败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固体废弃物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研究。
[0003]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应用领域广阔,但仍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譬如热稳定性差、蠕变、耐老化性能差、强度局限性等。所以需要对聚合物材料进行改性使产品具有新性能或降低成本,而不降低造成最小的性能牺牲,显著提高预期性能,进一步拓宽聚合物材料应用领域,提高其应用价值。
[0004]目前,现有工艺还未能达到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并且尚未开拓牡蛎壳“变废为宝”应用于抗菌弹性纤维领域的研究。
[0005]本专利技术将废弃牡蛎壳通过煅烧、粉碎等工艺将其转化为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引入改性后的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弹性体相容剂、二氧化硅与聚合物共混、挤出、造粒、成纤,可应用于纺织领域,且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卫生要求日益提高,抗菌材料的应用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在医疗领域、日用品、军用服装等领域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极大程度推动了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优异的抗菌和弹性性能,可用于纺织领域。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牡蛎壳预处理:风干、陈化、清洗、除杂;
[0010]2)制备纳米级牡蛎壳粉末:高温煅烧、粗研磨、精细研磨;
[0011]3)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和弹性体相容剂真空烘干,然后将纳米级牡蛎壳粉末、SiO2气凝胶、PET材料和弹性体相容剂熔融共混;按质量比计,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占比为0.1wt%~1.0wt%,弹性体相容剂占比为1wt%~20wt%,SiO2气凝胶占比为0.1wt%~1.0wt%,其余为PET材料;
[0012]4)造粒:熔融挤出、冷却、切粒;
[0013]5)成纤:干燥切片、二次熔融、拉丝成纤;
[0014]6)后处理:染色、纺织,得到成品面料。
[0015]步骤1)中,所述牡蛎壳预处理方法为:牡蛎壳自然风干,陈化4~9月后,用清水或海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杂质,再陈化1~2月。
[0016]步骤2)中,高温煅烧采用分段煅烧,先升温至500~700℃煅烧1~2h,再将温度下降至300~500℃煅烧2~4h,最后升温至800~1100℃煅烧2~4h。
[0017]步骤2)中,所述精细研磨是采用行星球磨机对牡蛎壳粗粉末进行精细研磨,使牡蛎壳粉末粒径达到1μm以下。
[0018]步骤3)中,按质量比计,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占比为0.1wt%~0.4wt%;弹性体相容剂占比为5wt%~15wt%;SiO2气凝胶占比为优选0.2wt%~0.4wt%,其余为PET材料。
[0019]步骤3)中,熔融共混的温度为255~270℃,共混时间为3~5min,共混转速为40~70rpm。
[0020]步骤3)中,所述弹性体相容剂包括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弹性体(POE)制得、或者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SEBS(三嵌共聚物:以聚苯乙烯作为末端,中间加入乙烯

丁烯共聚物)制得、或者由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制得。
[0021]步骤5)中,二次熔融的温度为255~270℃。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弹性性能和除臭吸附效果,积极推动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
[0024]2、本专利技术可缓解牡蛎壳弃置导致的诸多环境问题。譬如:环境废物的累积;非法填埋和微生物活动造成的水和海洋污染;由于对廉价处置的关注减少而产生的异味问题;昂贵的废物管理成本;不适当的循环利用。
[0025]3、本专利技术采用牡蛎壳作为填料,大大降低了聚合物工业成本;由于合成树脂是石油化工产品,故降低了使用量,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级牡蛎壳粉末的电子显微镜影像之一;
[0027]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级牡蛎壳粉末的电子显微镜影像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仅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牡蛎壳预处理:牡蛎壳自然风干,陈化6个月后,用清水或海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杂质,再陈化2个月;
[0032]2)制备纳米级牡蛎壳粉末:高温煅烧、粗研磨、精细研磨;高温煅烧采用分段煅烧,先升温至600℃煅烧2h,再将温度下降至400℃煅烧4h,最后升温至900℃煅烧4h;所述粗研磨是通过物理粉体技术初步将牡蛎壳研磨至微粉,过600目筛;所述精细研磨采用球磨技
术,用行星球磨机对牡蛎壳粗粉末进行精细研磨,使牡蛎壳粉末粒径达到1μm以下;参见图1~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纳米级牡蛎壳粉末;
[0033]3)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将PET切片在120℃条件下真空烘干过夜,弹性体相容剂在60℃温度下真空烘干,烘干时间为16h;然后将纳米级牡蛎壳粉末、SiO2气凝胶、PET材料和弹性体相容剂熔融共混,熔融温度为260℃,共混时间为3min;共混转速为60rpm;按质量比计,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占比为0.4wt%,弹性体相容剂占比为5wt%,SiO2气凝胶占比为0.2wt%,其余为PET材料;本实施例中,PET材料采用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

PET)材料;
[0034]其中,所述弹性体相容剂包括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弹性体(POE)制得,可赋予材料一定的弹性形变,减缓高分子材料的蠕变作用;该工艺中加入的牡蛎壳粉末略多,高温煅烧后的牡蛎壳粉末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中氧化钙释放用于抑菌的含氧自由基,可以提升其抑菌效果;一定量的SiO2气凝胶起到润滑材料作用;
[0035]4)造粒:共混结束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牡蛎壳预处理:风干、陈化、清洗、除杂;2)制备纳米级牡蛎壳粉末:高温煅烧、粗研磨、精细研磨;3)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将PET材料和弹性体相容剂真空烘干,然后将纳米级牡蛎壳粉末、SiO2气凝胶、PET材料和弹性体相容剂熔融共混;按质量比计,纳米级牡蛎壳粉末占比为0.1wt%~1.0wt%,弹性体相容剂占比为1wt%~20wt%,SiO2气凝胶占比为0.1wt%~1.0wt%,其余为PET材料;4)造粒:熔融挤出、冷却、切粒;5)成纤:干燥切片、二次熔融、拉丝成纤;6)后处理:染色、纺织,得到成品面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牡蛎壳预处理方法为:牡蛎壳自然风干,陈化4~9月后,用清水或海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杂质,再陈化1~2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弹性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高温煅烧采用分段煅烧,先升温至500~700℃煅烧1~2h,再将温度下降至300~500℃煅烧2~4h,最后升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道化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