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阵列及多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92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阵列及多频天线,天线阵列包括:反射板、辐射单元、以及馈电系统,辐射单元为多个,并沿反射板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反射板的正面,辐射单元包括第一极化馈电件与第二极化馈电件。馈电系统包括连接于反射板的背面并上下层叠布置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设置于第一腔体内部的第一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第二腔体内部的第二馈电网络。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以上下层叠的形式布置于反射板的背面,第一极化馈电件向下延伸与对应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极化馈电件向下延伸与对应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这种设置结构紧凑,能最大限度地节省馈电系统的尺寸,实现天线阵列的高集成度。高集成度。高集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阵列及多频天线


[0001]本申请涉及天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阵列及多频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多频共用天线已成为基站天线的主流,在现有的多频基站天线中,辐射单元与馈电网络一般采用同轴电缆进行连接,由于频段数较多,电缆走线非常复杂,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导致天线布局非常紧密,装配困难,生产效率低,且电缆损耗大,天线效率偏低。
[0003]随之,传统技术中的多频天线通过在金属反射板一侧设置两个馈电腔体的方式来免除同轴电缆,两个馈电腔体通常采用左右平铺式地布置于金属反射板的一侧(也即馈电网络平行于金属反射板),或者通常以竖直地形式布置于金属反射板的一侧(也即馈电网络垂直于金属反射板)。
[0004]然而,两个馈电腔体采用左右平铺式的布置方式,虽然能降低天线阵列的高度尺寸,但由于单列阵列较宽,应用于多频天线中,难以满足天线窄截面的需求。此外,两个馈电腔体采用竖直式的布置方式,单列阵列较窄,能压缩天线的宽度尺寸,但却增加了多频天线的高度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包括第一极化馈电件和第二极化馈电件;馈电系统,所述馈电系统包括设于所述辐射单元下方的馈电网络单元,所述馈电网络单元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分别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一馈电网络与第二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单元设有馈电端口,所述馈电端口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由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和所述第二馈电网络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同一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和所述第二极化馈电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为多个,并沿所述第一腔体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均相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端和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各自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和所述第二极化馈电件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系统还包括信号传输单元,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包括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同一侧设置的第一传输部件和第二传输部件,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和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和所述第二传输部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和所述第二极化馈电件对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部件和所述第二传输部件包括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同一侧对应层叠设置的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部的第一信号传输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腔体内部的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极化馈电件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均为PCB电路板或者金属导体空气带状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设有第一共用金属壁,所述第一共用金属壁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中并伸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设有第二共用金属壁,所述第二共用金属壁上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中并伸入到所述第二腔体内部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的垂直投影处,所述第三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对应的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一极化馈电件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三避让孔伸入到所述第三腔体内部与所述第一信号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之伦李明超苏国生赖展军刘培涛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