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材料掺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多孔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91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材料掺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多孔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S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和分散剂二甲苯进行充分且均匀的混合,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的分散液1;S2:称取碳纳米管和炭黑,置入烧杯中并加入二甲苯进行磁力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双组分碳材料分散液2;S3:将S1、S2中的分散液1和分散液2混合在一起,加入预聚物与固化剂,使用磁力搅拌和超声分散的方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基体与双组分碳材料均匀混合得到分散液3;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双组分碳材料——碳纳米管和炭黑的协同导电作用,通过优化设计传感器的主体结构,有效克服了无结构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检测范围小与灵敏度低的问题。敏度低的问题。敏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材料掺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多孔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制备
,具体为一种碳材料掺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多孔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些表现出高性能的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件大都使用柔性基底掺杂金/银纳米颗粒/纳米线,或者使用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等修饰基底以获得高的灵敏度,这些材料普遍价格较高,不适合大面积使用。而且柔性应变传感器多为单一结构的弹性薄膜,这种平面结构普遍存在拉伸性较差、无法检测微小应变等,这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
[0003]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受到外界刺激应变时,可以将这些刺激转化输出为可读取的电信号,高性能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对健康医疗、人机交互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碳纳米管作为一维导电纳米材料,其较高的长径比使得它具有很小的逾渗阈值,导电性能极好。导电炭黑作为零维导电材料,粒径越小,导电性越强。将零维导电炭黑和一维碳纳米管结合所构成的协同导电网络在形变时更稳定,这种双组分的导电填料能够大幅度提高符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可以利用这两种高导电性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材料掺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多孔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和分散剂二甲苯进行充分且均匀的混合,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的分散液1;S2:称取碳纳米管和炭黑,置入烧杯中并加入二甲苯进行磁力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双组分碳材料分散液2;S3:将S1、S2中的分散液1和分散液2混合在一起,加入预聚物与固化剂,使用磁力搅拌和超声分散的方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基体与双组分碳材料均匀混合得到分散液3;S4:取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使用研钵充分研磨并用筛网筛选出小粒径的氯化钠颗粒备用;S5:将充分混合均匀后的分散液3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放入真空干燥皿进行脱气处理,除去其中的气泡,再把筛选好的氯化钠颗粒均匀的撒在混合液体表面,使用聚四氟乙烯平板压平,抖去多余的氯化钠颗粒;S6:将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在热板上烘干,进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固化;S7:固化完成后,将模具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溶解氯化钠模板,溶解完成后烘干,得到柔性多孔应变传感薄膜;S8:将S7得到的薄膜裁切成需要的大小,用少量的银浆涂覆两端边缘处,粘贴上一段银丝导线并用导电铜胶带固定银线得到传感器的主体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掺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多孔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和分散剂二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