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81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包括操作平台安装、提升箍安装、固定箍及提升料篮安装、操作平台提升、分布下降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小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墩柱施工
,具体是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架桥的墩柱一般采用定型钢模板进行施工,柱周边需搭设操作架(采用普通钢管或盘扣脚手架进行搭设),一般地基需要进行处理,尤其对于软土地基,更需要特殊处理,费用较高,柱的垂直度、轴线位置偏差纠正较为困难,目前亦有墩柱采用预制形式,但运输成本、吊装成本较高,且对地基承载力要求更高,尤其软土地基更难以达到吊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操作平台安装:墩柱施工至一定高度时开始组装操作平台,在墩柱上安装上承力箍,在所述上承力箍的上端安装上平台箍,在所述上承力箍的下方安装下承力箍,在所述下承力箍的上端安装下平台箍,分别在所述上平台箍和下平台箍上安装上平台和下平台,连接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形成稳定的操作平台;S2、提升箍安装:在墩柱的顶部安装提升箍,在所述提升箍上安装吊钩;S3、固定箍及提升料篮安装:在墩柱的底部安装若干固定箍,通过所述固定箍和所述上、下承力箍安装导轨,在所述导轨上通过滑动块安装提升料篮,所述提升料篮通过所述吊钩进行提升;S4、操作平台提升:将所述操作平台整体提升至预定位置;墩柱向上施工一段距离,墩柱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常温养护,混凝土强度高于5Mpa即可继续提升,移动所述提升箍至相应高度,继续提升并稳定所述操作平台;S5、分布下降:墩柱顶混凝土模板拆除完成后,即可开始下降工作,每下降一段距离,拆除相应的固定箍;每下降一段距离,移动一次所述提升箍,拆除导轨,如此往复,直至降至地面;由上而下拆除操作平台,拆除提升箍,拆除上、下平台箍,最后拆除剩下的固定箍;拆除完成后,配件入库或周转至下一墩柱。
[0005]优选地,S1中,所述上承力箍、下承力箍与墩柱之间均设置橡胶圈。
[0006]优选地,S2中,所述提升箍的两侧连接处均设置五道加劲肋。
[0007]优选地,S4中,提升至预定位置后,所述上平台箍和下平台箍均采用内嵌木楔的方式防止侧向移动及晃动。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利用柱箍产生摩擦力来提供锁定力,实现系统提升、下降,同时柱一侧设置导轨和物料篮,通过顶部柱箍上设置的吊钩来实现物料篮提升,实现人、料的垂直运输,无需额外搭设操作架,同时柱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可有效减轻平台提升质量,且更易于墩
柱的纠偏;该方法可避免操作架及上人马道的搭设、地基处理等工序,减小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墩柱;2、上承力箍;3、上平台箍;4、下承力箍;5、下平台箍;6、上平台;7、下平台;8、提升箍;9、吊钩;10、固定箍;11、导轨;12、提升料篮。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
[0012]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操作平台安装:墩柱1施工至3m高时开始组装操作平台,在墩柱1上安装上承力箍2,在上承力箍2的上端安装上平台箍3,在上承力箍2的下方安装下承力箍4,在下承力箍4的上端安装下平台箍5,分别在上平台箍3和下平台箍5上安装环形的上平台6和环形的下平台7,采用数个钢管连接上平台6和下平台7,形成稳定的操作平台,具体为连接上、下平台(6、7)的连接钢管、内环管、散状水平管、外环管、加固斜撑以及上平台6的内外立管、中上环管,最后形成稳定体系;上承力箍2、下承力箍4与墩柱1之间均设置10mm厚橡胶圈;在所述操作平台上搭设防护及满铺脚手板。
[0013]S2、提升箍安装:在墩柱1的顶部安装提升箍8,在提升箍8的前后侧各安装一处吊钩9。
[0014]S3、固定箍及提升料篮安装:在墩柱1的底部安装三个固定箍10,通过固定箍10和上、下承力箍(2、4)安装导轨11,在导轨11上通过滑动块安装提升料篮12,提升料篮12通过吊钩9进行提升。
[0015]S4、操作平台提升:采用4个8t电动葫芦试提升,(墩柱前后各2个,采用集中控制),提升300mm后下降,增加荷载(将柱模板、料具、人员质量相当的配种),按前一流程往复三次,确认无误后将所述操作平台整体提升至预定位置,提升至预定位置后,上平台箍3和下平台箍5均采用内嵌木楔的方式防止侧向移动及晃动;墩柱1向上施工2m,墩柱钢筋、模板(采用定制的定型木模、5mm厚钢腰带加固)、混凝土施工,常温养护1天,冬期需按同条件试块强度确认,混凝土强度高于5Mpa即可继续提升,移动提升箍8至相应高度,继续提升所述操作平台,并紧固上平台箍3和下平台箍5稳定所述操作平台。
[0016]S5、分布下降:墩柱顶混凝土模板拆除完成后,即可开始下降工作,每下降1m,拆除相应的固定箍10;每下降2m,移动一次提升箍8,拆除导轨11,如此往复,直至降至地面;由上而下拆除所述操作平台,拆除提升箍8,拆除上、下平台箍(3、5)和上、下承力箍(2、4),最后拆除剩下的固定箍10;拆除完成后,配件入库或周转至下一墩柱。
[0017]本实施例中,所有柱箍均采用20mm厚钢板弯制而成,宽度为300mm,依据受力设置三道加劲肋(20mm厚钢板);柱箍环形钢板上下口均做圆弧处理,避免擦伤墩柱,均采用M24
螺栓紧固,除了上平台箍3和下平台箍5,其他柱箍与墩柱之间均设置10mm厚橡胶圈,以增大摩擦系数。
[0018]本实施例中,上平台箍3和下平台箍5的两侧加劲肋外侧均设置连接耳板,用于连接上平台6和下平台7。
[0019]本实施例中,固定箍10、上承力箍2和下承力箍4的两侧连接处均设置三道加劲肋,且在环形钢板正面开4个
ø
20孔(内车丝),以便安装导轨11。
[0020]本实施例中,提升箍10 的宽度为600mm,两侧连接处均设置五道加劲肋,以便增大与墩柱1之间的摩擦面积及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0021]本实施例中,上平台6主要采用100*100*4方钢管、50*100*3矩形钢管进行制作,上、下内(外)环管均采用方钢管制作、水平散状管采用矩形钢管制作(立放)、中内外环管采用矩形钢管制作(平放),钢管连接处设置10mm厚钢板焊接的耳板(用于钢管之间的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下平台7主要采用100*100*4方钢管、50*100*3矩形钢管进行制作,环管均采用方钢管制作、斜撑及水平散状管采用矩形钢管制作(立放),钢管连接处设置10mm厚钢板焊接的耳板(用于钢管之间的连接),下平台7的底部设置斜撑三处六道,以便使平台形成稳定体系,增加可靠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桥墩柱自爬升操作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操作平台安装:墩柱施工至一定高度时开始组装操作平台,在墩柱上安装上承力箍,在所述上承力箍的上端安装上平台箍,在所述上承力箍的下方安装下承力箍,在所述下承力箍的上端安装下平台箍,分别在所述上平台箍和下平台箍上安装上平台和下平台,连接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形成稳定的操作平台;S2、提升箍安装:在墩柱的顶部安装提升箍,在所述提升箍上安装吊钩;S3、固定箍及提升料篮安装:在墩柱的底部安装若干固定箍,通过所述固定箍和所述上、下承力箍安装导轨,在所述导轨上通过滑动块安装提升料篮,所述提升料篮通过所述吊钩进行提升;S4、操作平台提升:将所述操作平台整体提升至预定位置;墩柱向上施工一段距离,墩柱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常温养护,混凝土强度高于5Mpa即可继续提升,移动所述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孝朋赵海龙刘运衡付效铎全有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