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65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包括:选取研究区块的页岩岩样,称取岩心干重;对该块页岩样品进行抽真空,进行高压饱和煤油;样品在空气中和浸泡在煤油中进行称重;计算页岩连通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值;对页岩样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页岩T2谱和页岩岩心饱和状态下的核磁信号量;对页岩样品进行离心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离心后岩心T2谱;对比页岩饱和状态和离心状态下的T2谱曲线,确定孔隙可动下限;统计页岩饱和状态下大于等于孔隙可动下限的核磁信号量;根据前后两次核磁信号量的比值,计算有效孔隙体积和有效孔隙度。该方法能够对发生动用的孔隙进行表征,精确的对能够对页岩油开发产生贡献的页岩油孔隙进行测定。行测定。行测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油勘探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页岩相对于致密砂岩,微纳尺度孔隙大量发育,并且存在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在页岩油开发过程中,不是所用的孔隙都能够贡献作用,一部分特别小的孔隙在页岩油开发过程中属于无效孔隙,剩下的孔隙对页岩开发来言才是有效孔隙。准确表征页岩油的有效孔隙体积,弄清页岩油有效孔隙度,对于页岩油的产能预测、开发技术优化、储层甜点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 109285137 A,公开了一种页岩孔隙贡献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利用扫描电镜对岩心样品进行扫描,获得岩心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像,对所述扫描电镜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根据预设的各组分的灰度阈值区间对灰度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得各组分的二值图像,其中,所述各组分包括有机质孔隙、有机质、无机矿物孔隙和无机矿物,根据所述各组分的二值图像的各组分的像素数,计算获得有机质孔隙度、无机矿物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根据所述有机质孔隙度、所述无机矿物孔隙度和所述总孔隙度,计算获得有机质孔隙的贡献度和无机矿物孔隙的贡献度,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的页岩孔隙的贡献度进行获取,进而为后续对油气藏储量的准确评估提供了评估依据。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扫描电镜获得页岩图片,对图片中的孔隙进行识别,该方法无法对三维样品孔隙进行识别,同时孔隙间的连通性也无法表征。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 106483056 B,公开了一种基于纵波波速的页岩孔隙度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旨在克服常规岩石孔隙度测量方法需要测量介质且测量介质无法充满页岩所有孔隙的问题,该方法基于“地层声波因素公式”建立孔隙度与纵波波速之间的联系,通过沉积物压实理论得到页岩的孔隙度;该装置由加压系统、声波发射系统、声波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该装置的加压系统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加压,采用本专利技术测量页岩的孔隙度,不需要测量介质,不损害岩样性质;增压系统设定压力后增压泵能实现自动增压,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该方法和装置无法对页岩的有效孔隙进行表征。
[0005]中国专利申请CN 110849785 A,公开了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 1、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S 2、对S1中经过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第一次压汞实验,第一次压汞实验结束后,分别获取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S3、对S2中经过第一次压汞实验后的样品进行第二次压汞实验,第二次压汞实验结束后,分别获取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S4、根据同一孔隙直径,将S2中得到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与S 3中得到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进行做差处理,即可得到两次压汞实验后同一孔隙直径的残余汞量,所述残余汞量即用来表征样品的孔隙连通性。该方法可以获得页岩样品的连通孔隙,但无法得到可以动用的有效
孔。
[0006]目前,对于页岩孔隙度的测试主要分为氦孔法、流体饱和法,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测试主要有压汞法、氮气吸附法、核磁共振法,以上方法可以表征页岩油样品中的连通孔隙体积或者孔隙度,但对于能够对页岩开发能够做出贡献的有效孔隙体积或者孔隙度无法进行表征,同时针对页岩油有效孔隙度的系统的研究且成熟的方法较少。
[0007]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的对页岩油有效连通孔隙进行测定的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该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包括:
[0010]步骤1,选取某个研究区块的页岩岩样,称取岩心干重;
[0011]步骤2,对该块页岩样品进行抽真空,进行高压饱和煤油;
[0012]步骤3,对高压饱和过的页岩样品在空气中和浸泡在煤油中进行称重;
[0013]步骤4,计算页岩连通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值;
[0014]步骤5,对页岩样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页岩T2谱和页岩岩心饱和状态下的核磁信号量;
[0015]步骤6,对页岩样品进行离心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离心后岩心T2谱;
[0016]步骤7,对比页岩饱和状态和离心状态下的T2谱曲线,确定孔隙可动下限;
[0017]步骤8,统计页岩饱和状态下大于等于孔隙可动下限的核磁信号量;
[0018]步骤9,根据前后两次核磁信号量的比值计算有效孔隙体积和有效孔隙度。
[001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20]在步骤1中,选取某个研究区块的页岩岩样,利用电子天平对柱状页岩岩心进行称重,获得页岩岩心干样重量m
g

[0021]在步骤2中,对该页岩样品进行抽真空,在真空度为

0.1MPa抽真空2个小时,之后对页岩样品进行高压饱和煤油,在30MPa下高压饱和煤油24小时。
[0022]在步骤3中,对高压饱和过的页岩样品进行在空气中称重,获得页岩湿样重量m
s
,对饱和样品完全浸泡在煤油中进行称重,获得质量m
l

[0023]在步骤4中,计算页岩孔隙体积V
p
和孔隙度φ,其计算公式为:
[0024]V
p
=(m
s

m
g
)/ρ
o
[0025][0026]式中:m
g
为页岩岩心干样重量,g;V
p
为页岩孔隙体积,cm3;ρ
o
为煤油密度,g/cm3;φ为页岩孔隙度,%。
[0027]在步骤5中,对页岩样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页岩T2谱和页岩岩心饱和状态下的核磁信号量A。
[0028]在步骤6中,对页岩样品进行离心实验,在离心转速为1万转/分钟下离心30分钟,
对离心后页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离心后岩心T2谱。
[0029]在步骤7中,对比饱和状态和离心状态的T2谱,分析两次T2谱发生变化的最小横向驰豫时间,确定页岩孔隙可动下限直径R
d

[0030]在步骤8中,统计饱和状态下大于等于孔隙可动下限的核磁信号量A
d

[0031]在步骤9中,根据前后两次核磁信号量的比值,计算有效孔隙度φ
e
和有效孔隙体积V
d

[0032]在步骤9中,计算有效孔隙度和有效孔隙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0033][0034]V
d
=φ
e
×
V
p
[0035]式中,φ
e
为有效孔隙度,%;A,饱和状态下核磁信号量,无因次;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某个研究区块的页岩岩样,称取岩心干重;步骤2,对该块页岩样品进行抽真空,进行高压饱和煤油;步骤3,对高压饱和过的页岩样品在空气中和浸泡在煤油中进行称重;步骤4,计算页岩连通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值;步骤5,对页岩样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页岩T2谱和页岩岩心饱和状态下的核磁信号量;步骤6,对页岩样品进行离心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获得离心后岩心T2谱;步骤7,对比页岩饱和状态和离心状态下的T2谱曲线,确定孔隙可动下限;步骤8,统计页岩饱和状态下大于等于孔隙可动下限的核磁信号量;步骤9,根据前后两次核磁信号量的比值,计算有效孔隙体积和有效孔隙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选取某个研究区块的页岩岩样,利用电子天平对柱状页岩岩心进行称重,获得页岩岩心干样重量m
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该页岩样品进行抽真空,在真空度为

0.1MPa抽真空2个小时,之后对页岩样品进行高压饱和煤油,在30MPa下高压饱和煤油24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高压饱和过的页岩样品进行在空气中称重,获得页岩湿样重量m
s
,对高压饱和过的页岩样品完全浸泡在煤油中进行称重,获得质量m
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油有效孔隙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计算页岩孔隙体积V
p
和孔隙度φ,其计算公式为:V
p
=(m
s

m
g
)/ρ
o
式中:m
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挺邴绍献孙志刚马炳杰贾丽华贝君平肖莉张玉利陈亚宁贾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