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该触控基板上设有金属线栅偏振片和触控电极层,金属线栅偏振片具有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金属线栅,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透光轴与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块,金属线栅与触控电极块电性连接并用于给对应的触控电极块传输触控信号。通过在触控基板上设置金属线栅偏振片和多个触控电极块,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金属线栅与触控电极块电性连接,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金属线栅复用做触控信号线并用于给对应的触控电极块传输触控信号,使得金属线栅偏振片可以同时替代普通偏光片和触控信号线,简化触控基板的制作工艺,并减小制作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触控显示面板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触控的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操作电子设备的便利性,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设备交互的全新方式。同时,人们在追求宽视角时,也希望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而不被别人窥视,因此,需要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具备宽视角和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为了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既具备良好的宽窄视角切换的功能,又具备触控显示功能,人们设计了多种的显示架构。例如,在正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架构上增加调光盒来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显示切换功能,且在调光盒的基板内侧设置触控电极或在调光盒的基板外侧设置触控电极,从而既能实现触控功能,又能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的相互切换。
[0003]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通常需要设置多块偏光片,才能实现正常的显示功能,而且触控电极也需要额外设置一层金属,以用于制作触控信号线,这不仅增加了光罩数量和制作成本,也导致显示装置的集成度较差,产品比较厚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厚度较厚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上设有金属线栅偏振片以及与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位于不同层的触控电极层,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具有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金属线栅,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金属线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块,所述金属线栅与所述触控电极块电性连接并用于给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传输触控信号。
[000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至少与一条所述金属线栅电性连接,每条所述金属线栅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中设有多个接触孔,所述金属线栅通过所述接触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性接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层采用透明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触控电极块为面状电极。
[0010]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层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触控电极块为网格状电极。
[0011]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基板为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视角控制基板的至少一种。
[00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0013]提供一透明衬底,在所述透明衬底上依次覆盖金属层和光阻层;
[0014]对所述光阻层进行图案化处理;
[0015]以所述光阻层为阻挡,对所述金属层进行蚀刻处理,使所述金属层形成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金属线栅,多条所述金属线栅共同组成金属线栅偏振片;
[0016]去除所述光阻层。
[00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0018]提供一透明衬底,在所述透明衬底上覆盖金属层;
[0019]提供一栅格刀头,通过所述栅格刀头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切割,使所述金属层形成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金属线栅,多条所述金属线栅共同组成金属线栅偏振片。
[002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盒以及与所述显示盒层叠设置的调光盒;
[0021]所述调光盒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以及设于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触控基板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一视角控制电极,所述对置基板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配合的第二视角控制电极;
[0022]所述对置基板上还设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透光轴相互平行。
[0023]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盒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显示盒远离所述调光盒的一侧设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位于所述调光盒和所述显示盒的偏光片的透光轴相垂直。
[0024]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触控基板上设置金属线栅偏振片和多个触控电极块,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金属线栅与触控电极块电性连接,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金属线栅复用做触控信号线并用于给对应的触控电极块传输触控信号,使得金属线栅偏振片既具有偏振作用,又具有传输触控信号的作用,从而通过金属线栅偏振片同时替代普通偏光片和触控信号线,简化触控基板的制作工艺,并减小制作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调光盒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3a
‑
3e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触控基板制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4a
‑
4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触控基板制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时的信号波形图之一;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时的信号波形图之二;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4]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时的信号波形图;
[0035]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8]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40][实施例一][004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调光盒的截面示意图。
[0042]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11,该触控基板11上设有金属线栅偏振片以及与金属线栅偏振片位于不同层的触控电极层。
[0043]其中,金属线栅偏振片具有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金属线栅111,金属线栅偏振片具有一种特殊的偏光特性,透射与金属线栅111延伸方向垂直的偏振光,反射与金属线栅111延伸方向平行的偏振光,即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透光轴与金属线栅111的延伸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11)上设有金属线栅偏振片以及与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位于不同层的触控电极层,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具有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金属线栅(111),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金属线栅(11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块(112),所述金属线栅(111)与所述触控电极块(112)电性连接并用于给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112)传输触控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112)至少与一条所述金属线栅(111)电性连接,每条所述金属线栅(111)与对应的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112)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栅偏振片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设有绝缘层(101),所述绝缘层(101)中设有多个接触孔(102),所述金属线栅(111)通过所述接触孔(102)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112)电性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采用透明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触控电极块(112)为面状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触控电极块(112)为网格状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11)为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视角控制基板的至少一种。7.一种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11),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透明衬底(1),在所述透明衬底(1)上依次覆盖金属层(2)和光阻层(3);对所述光阻层(3)进行图案化处理;以所述光阻层(3)为阻挡,对所述金属层(2)进行蚀刻处理,使所述金属层(2)形成多条相互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峰青,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