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及旅客登机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机场
,特别是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及旅客登机车。
技术介绍
[0002]应用推广机场无人驾驶设备是贯彻民航智慧发展主线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四型机场建设的有效举措,是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的实现路径。机场无人驾驶设备的应用是为平安机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是有效预防人因失误、违规作业,解决机坪刮碰、防范跑道侵入等不安全事件的有效手段;是为绿色机场建设提供重要工具,是优化地面保障效率、提高设备协同运行、减少资源消耗的实践;是为智慧机场建设搭建重要场景,是提高机场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产品主要特点: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典型应用;是为人文机场建设形成重要驱动,是提高航空器地面运行效率,改善机坪人员作业环境,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和增强员工幸福感的新落脚点,旅客登机车作为民航机场18种地面运输保障车辆之一,无人化改造必不可少。
[0003]鉴于国内针对无人驾驶客货车辆的量产还未普及,民航机场的无人驾驶保障车辆大都由现有主机厂量产车辆改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模块(200),所述调节模块(200)包括转动挤压组件(201)、容置组件(202)和下压组件(203),所述转动挤压组件(201)的转动,对容置组件(202)进行转动实现角度调节,通过转动挤压组件(201)的挤压传动,带动下压组件(203)输出挤压力;安装模块(300),所述安装模块(300)包括安装组件(301)、联动组件(302)和侧压组件(303);所述联动组件(302)包括下压板(302a)、第一套杆(302c)、第一活动杆(302d)和弧形齿板(302e),所述第一套杆(302c)一端与下压板(302a)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302d)一端贯穿至第一套杆(302c)内腔,所述第一套杆(302c)内腔设置有与第一活动杆(302d)连接的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杆(302d)一端连接弧形齿板(302e),所述下压板(302a)表面连接挤压侧板(302b);所述安装组件(301)包括安装横杆(301c)和齿轮(301d),所述齿轮(301d)设置于安装横杆(301c)外壁,所述弧形齿板(302e)位于齿轮(301d)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挤压组件(201)包括从动杆(201a)、主动杆(201b)和驱动把(201c),所述主动杆(201b)一端贯穿至从动杆(201a)内腔,所述从动杆(201a)内壁连接回位弹簧(201f),所述回位弹簧(201f)一端与主动杆(201b)连接,所述主动杆(201b)一端与驱动把(201c)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杆(201b)外壁连接滑块(201b
‑
1),所述从动杆(201a)内壁开设滑槽(201a
‑
1),所述滑块(201b
‑
1)一端与滑槽(201a
‑
1)内腔滑动连接,所述从动杆(201a)外壁开设贯穿槽(201a
‑
2),所述主动杆(201b)外壁连接联动压板(201d),所述联动压板(201d)一端穿过贯穿槽(201a
‑
2),所述联动压板(201d)外壁连接螺杆(201e)。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组件(202)包括上圆盘(202a)、安装侧板(202b)和下圆盘(202c),所述上圆盘(202a)和下圆盘(202c)均设置于从动杆(201a)外壁,所述安装侧板(202b)两两平行设置于上圆盘(202a)和下圆盘(202c)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旅客登机车自动驾驶传感器多角度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兵,沈亮,单帅,马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一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