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115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包括控制柜、风管、静压箱、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单元,控制柜通过风管与静压箱连接,静压箱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设有调节阀,控制柜均与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和调节阀电性连接;静压箱设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屋面和墙面交汇处及屋面中部,控制柜用于控制出风口使热风沿屋面贴附运动对积雪进行消融。通过贴附送风的原理,使热风贴附在屋面底下并输送到整个屋面底部,通过复合传热加热屋面,最后致使屋面的积雪融化,解决了膜结构屋面积雪的问题同时,可实现定点定向融雪的效果。可实现定点定向融雪的效果。可实现定点定向融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膜结构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膜结构建筑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在大力发展大跨度膜结构建筑,但随之而来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大跨度膜结构建筑荷载小,融雪是膜结构建筑的一大难题,尤其对于北方来说,冬季经常下雪,若膜结构屋面的积雪无法及时清除,则会对屋面产生很大的雪荷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3]其次,大跨度膜结构建筑有很大面积的屋面,由于雪飘移的原因,膜结构屋面的积雪分布是及其不均匀的,这就需要有技术能使融雪系统以特定区域为目标进行融雪,人力融雪虽然可以做到目标融雪,但是对于大跨度的膜结构建筑来讲,成本高、周期长、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包括控制柜、风管、静压箱、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单元,控制柜通过风管与静压箱连接,静压箱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设有调节阀,控制柜均与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和调节阀电性连接;静压箱设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屋面和墙面交汇处及屋面中部,控制柜用于控制出风口使热风沿屋面贴附运动对积雪进行消融。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中,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屋面上,且沿屋面通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
[0007]出风口为条形出风口,调节阀为对开多叶调节阀,压力传感器用于对屋面上积雪形成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信号传输至控制柜,使控制柜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值,控制对开多叶调节阀对出风口的出风风向和流量进行调节。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风管的外侧包裹有橡塑保温材料,橡塑保温材料用于对风管内的热风进行保温。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出风口与屋面内顶部之间有一定距离,使热风以射流的形式贴附于屋面顶部进行流动换热。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柜内设有高压风机、空气加热器和控制器,风管与高压风机之间通过空气加热器固定连接。
[001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2]1、通过贴附送风的原理,使热风贴附在屋面底下并输送到整个屋面底部,通过复合传热加热屋面,最后致使屋面的积雪融化,解决了膜结构屋面积雪的问题。
[0013]2、控制器连接着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空气加热器的温度控制器,使其更好地监
测屋面的情况并及时作出应对。
[0014]3、对开多叶调节阀能更好的控制流量以及出风口的开关,条形出风口可以调整热流的方向,使其定点送风。
[0015]4、与市场上现有的融雪系统相比,更适合小荷载大跨度的膜结构建筑融雪作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整体作业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中控制柜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控制柜1、风管2、静压箱3、出风口4、高压风机5、空气加热器6、控制器7、屋面8、建筑墙面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如图1

图2所示,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包括控制柜1、风管2、静压箱3、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单元,控制柜1通过风管2与静压箱3连接,静压箱3上开设有出风口4,出风口4上设有调节阀,控制柜1均与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和调节阀电性连接;
[0022]静压箱3设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屋面8和墙面9交汇处及屋面中部,控制柜1用于控制出风口4使热风沿屋面贴附运动对积雪进行消融。
[002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控制柜1布置在屋内,依墙而设,风管2从控制柜1的顶部伸出,伸出的风管2外侧包裹有橡塑保温材料,橡塑保温材料用于对风管2内的热风进行保温,使其在进入到静压箱3之前能够保持一定的融雪温度,风管2沿着墙面9布置,并且与墙面9保持一定的距离。风管2的布置避开建筑门窗等结构,具体布置依照具体的建筑结构而定,风管2沿着墙壁向上布置直到热气流进入到静压箱3,静压箱3布置在屋面8与墙面9的交界处,可沿拱形或矩形膜结构建筑的内顶部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本实施例中采用纵向布置,但不在此限。静压箱3除了靠近墙面9和地面的一侧上也包有橡塑保温材料,静压箱3是为了让热气流经过静压箱3之后,气流变得更加均匀,并且使气流运动的距离更远。拱形膜结构建筑总共设有四个静压箱3,其中两个依靠着墙面9,设置在两侧墙面9与屋面8的交界处,长度与建筑的长度相当;剩余两个静压箱3设置在建筑的屋脊之下,尾尾相接,长度与整个建筑长度的一般相当,为了避免组合柜1与建筑的门窗相冲突,其组合柜1放置在建筑相对应的两侧角落,建筑屋脊处所对应的两个静压箱3处的风管2上各自设有两个90
°
弯头。整个作业过程通过贴附送风的原理,使热风贴附在屋面底下并输送到整个屋面底部,通过复合传热加热屋面,最后致使屋面的积雪融化,解决了膜结构屋面积雪的问题。
[002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屋面8上,且沿屋面8通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
[0025]出风口4为条形出风口,调节阀为对开多叶调节阀,压力传感器用于对屋面8上积雪形成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信号传输至控制柜1,使控制柜1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值,控制对开多叶调节阀对出风口4的出风风向和流量进行调节。
[00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入静压箱3后的的热气流在送到条形出风口4之前,会经过一个对开多叶调节阀,对开多叶调节阀配合条形出风口4一起调节风量和风向,对开多叶调节阀为电动对开多叶调节阀,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根据建筑屋面8积雪的多少来调节风量;调节阀连接着控制柜1,根据控制柜1的处理后的信号,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此来应对多变天气所导致多变的建筑雪荷载,经过对开多叶调节阀之后,热风气流从条形出风口4送出,出风口4与屋面8内顶部之间有一定距离,使热风以射流的形式贴附于屋面顶部进行流动换热,条形出风口4利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柜1可以根据大跨度膜结构建筑顶部不同区域积雪荷载的不同,改变出风口4的送风方向,做到定点定向融雪。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柜1内设有高压风机5、空气加热器6和控制器7,风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风管(2)、静压箱(3)、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柜(1)通过风管(2)与所述静压箱(3)连接,所述静压箱(3)上开设有出风口(4),所述出风口(4)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控制柜(1)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和调节阀电性连接;所述静压箱(3)设有多个,分别设置于屋面(8)和墙面(9)交汇处及屋面中部,所述控制柜(1)用于控制所述出风口(4)使热风沿屋面贴附运动对积雪进行消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结构屋面贴附送风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屋面(8)上,且沿屋面(8)通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4)为条形出风口,所述调节阀为对开多叶调节阀,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对屋面(8)上积雪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陈柔真樊越胜牛博文史翠敏李一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