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18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包括除雪组件,其布置于日光温室的顶部水平侧,并能够沿日光温室的前屋骨架中线往复移动。导向组件,其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日光温室前屋骨架的两侧,用于对除雪组件两侧导向并限位。结构简单,无需改变现有的日光温室的骨架结构就能安装,通过配置成套的导向组件以及除雪组件在日光温室的前屋骨架即可实现机械作业;相比人工除雪,除雪效率高,除雪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行走单元驱动两个一字排开的铲雪单元贴附于前屋骨架进行除雪,考虑到北方的降雪存在固化冰块等难清理的情况,铲雪辊被配置为能够自转的多辐条铲雪辊,在直线位移中,通过旋转的辐条与固化的雪块绞压,能够轻易对积雪进行清理。雪进行清理。雪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日光温室除雪
,尤其是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日光温室又称暖棚,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其由两侧山墙、维护后墙体、支撑骨架及覆膜材料所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作为农作物种植温室广泛使用于我国西北、华北等地。日光温室是一种通常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通过后墙体对日间太阳能吸收实现蓄放热,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果、花卉等作物生长的需要。
[0003]日光温室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遭遇降雪,在降雪条件下,光线较弱、气温较低,需要在前屋骨架上通过卷扬机下放保温层,防止温室内部的热量快速逸散。保温层长时间累积的雪量大,需要定时除雪以防重量堆积对前屋骨架造成应力性损坏,大面积的积雪覆盖同时也影响了室内蓄热的效率,而且再次采光时将保温层收卷前也需要清理积雪。日光温室积雪面积非常大,纵向高度大且承重量小,人工清理积雪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室农业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实现日光温室的机械化除雪,且该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改变现有温室的骨架结构,实用性强。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其包括:
[0007]除雪组件,其布置于日光温室的顶部水平侧,并能够沿日光温室的前屋骨架中线往复移动。
[0008]导向组件,其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日光温室前屋骨架的两侧,用于对除雪组件两侧导向并限位。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除雪组件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内的行走单元、连接在行走单元两侧的铲雪臂单元,所述行走单元与前屋骨架表面滚动接触,每个铲雪臂单元的一端连接于行走单元、另一端滚动设置于一侧的导向组件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单元包括固设于机架中部的导轮座,导轮座上通过转轴设置滚轮;还包括设置在导轮座背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转轴间通过皮带轮传动以驱动滚轮旋转。
[00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铲雪臂单元均包括滚动安装在机架内的铲雪辊以及设置于机架背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铲雪辊的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轮进行传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铲雪辊被配置为具有多棱辐条的铲雪辊。
[00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向组件均包括固设于日光温室前屋骨架侧边沿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布置导轨,还包括设置于日光温室前屋骨架中线位置的行走轨道。
[0014]进一步地,每个铲雪臂单元的侧边还设置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内水平设置走轮,走
轮滚动设置于导向组件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结构简单,无需改变现有的日光温室的骨架结构就能安装,通过配置成套的导向组件以及除雪组件在日光温室的前屋骨架即可实现机械作业;
[0017](2)相比人工除雪,除雪效率高,除雪便捷,本技术通过行走单元驱动两个一字排开的铲雪单元贴附于前屋骨架进行除雪,考虑到北方的降雪存在固化冰块等难清理的情况,铲雪辊被配置为能够自转的多辐条铲雪辊,在直线位移中,通过旋转的辐条与固化的雪块绞压,能够轻易对积雪进行清理。本技术可以作为实现温室机械化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布置于日光温室上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除雪组件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除雪组件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2]其中:1、除雪组件;2、导向组件;11、机架;12、行走单元;13、铲雪臂单元;121、导轮座;122、滚轮;123、第一驱动件;131、铲雪辊;132、第二驱动件;14、导向座;15、走轮;21、安装架;22、导轨;23、行走轨道;3、日光温室;4、前屋骨架;5、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包括除雪组件1,其布置于日光温室3的顶部水平侧,并能够沿日光温室3的前屋骨架4中线往复移动。导向组件2,其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日光温室3前屋骨架4的两侧,用于对除雪组件1两侧导向并限位。
[0025]结合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受限于配置一个除雪组件1时,本技术的适用对象为占地面积较小的日光温室3,且日光温室3为北方常规的后墙体、两侧山墙以及前屋骨架4;前屋骨架4的顶部为玻璃的光照区,图示状态为保温层5下方覆盖光照区前屋骨架4的状态。
[0026]以长度为10m的日光温室3为例,单一的铲雪臂单元13的长度能够被配置为4.5m,两个铲雪臂单元13之间配置行走单元12,该长度为10m的日光温室可以是小型化日光温室,也可以作为大型日光温室的局部。
[0027]以图示为例,本技术出示了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两个铲雪臂单元13与行走单元12设置于一体成型的机架11内,且一字排开的机架11呈V型结构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架11还能够被配置为各单元独立的机架11,以满足不同长度的刮除面积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铲雪臂单元13呈直线布置时,其刮除面积最大,直线覆盖距离最长;因此,以下仅以其中铲雪臂呈V型布置,机架11一体成型为例展开说明。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雪组件1包括机架11,以及设置在机架11内的行走单元12、连接在行走单元12两侧的铲雪臂单元13。机架11一体成型呈V型设计,行走单元12包括固设于机架11中部的导轮座121,导轮座121上通过转轴设置滚轮122;还包括设置在导轮座121背
部的第一驱动件123,第一驱动件123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伺服电机,且电机与转轴间通过皮带轮传动以驱动滚轮122旋转,其中滚轮122与前屋骨架4表面滚动接触;从而带动两条侧立设置的铲雪臂单元13贴地铲雪。
[0029]需要说明的是,铲雪臂与骨架上表面的距离间隔优选设置3

5cm,具体视积雪情况,如该地区积雪覆盖面积较浅,结冰固化现象良好,则优选3cm设置,以使得刮除的效率更佳。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铲雪臂单元13的一端连接于行走单元12、另一端滚动设置于一侧的导向组件2中;铲雪臂单元13均包括滚动安装在机架11内的铲雪辊131以及设置于机架11背部的第二驱动件132,第二驱动件132优选伺服电机,电机与铲雪辊131的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轮进行传动;考虑到北方的降雪存在固化冰块等难清理的情况,铲雪辊131被配置为能够自转的多辐条铲雪辊131,在直线位移中,通过旋转的辐条与固化的雪块绞压,能够轻易对积雪进行清理。
[0031]导向组件2均包括固设于日光温室3前屋骨架4侧边沿的安装架21,安装架21内布置导轨22,还包括设置于日光温室3前屋骨架4中线位置的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雪组件(1),其布置于日光温室(3)的顶部水平侧,并能够沿日光温室(3)的前屋骨架(4)中线往复移动;导向组件(2),其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日光温室(3)前屋骨架(4)的两侧,用于对除雪组件(1)两侧导向并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雪组件(1)包括机架(11),以及设置在机架(11)内的行走单元(12)、连接在行走单元(12)两侧的铲雪臂单元(13),所述行走单元(12)与前屋骨架(4)表面滚动接触,每个铲雪臂单元(13)的一端连接于行走单元(12)、另一端滚动设置于一侧的导向组件(2)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的除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单元(12)包括固设于机架(11)中部的导轮座(121),导轮座(121)上通过转轴设置滚轮(122);还包括设置在导轮座(121)背部的第一驱动件(123),所述第一驱动件(123)与转轴间通过皮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慧锋张彩虹姜鲁艳闫圣坤王国强魏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