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路设计
,尤其是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发电
中流行的趋势是使用专用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将每个光伏组件与电网连接。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高效率、可靠性和易于安装的优点。然而,随着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并网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当代电网逐渐呈现出弱电网甚至极弱电网的特性。而传统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常常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输出的模式下,在弱电网环境下常出现离网运行、孤岛运行的故障情况。为了适应现代电网的弱电网特性,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亟待优化改进。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与控制方法,该电路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输入端电路以及输出端电路;所述变压器与所述输入端电路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所述输出端电路连接;所述输入端电路包括直流电源以及第一开关模块;所述输出端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模块以及交流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以及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三绕组并联设置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所述第二绕组设置于变压器的副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还包括:电感、滤波器件、储能器件、第一单向导电器件以及第二单向导电器件;所述储能器件与所述第一绕组并联;所述第一单向导电器件与所述第三绕组串联;所述第二单向导电器件与所述第二绕组串联;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一P型场效应管、第二P型场效应管、第一N型场效应管以及第二N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串联,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串联,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负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件包括无极性电容或者电解电容。6.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上述权利要求1
‑
5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包括: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一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一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二条件;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二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三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四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第四条件;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三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四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五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六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四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
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七条件;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四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五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八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六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九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五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十条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一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一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二条件包括: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一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一状态的维持时间为第一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其中i
1m
为电感的输出电流,U
pv
为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T1为第一时间,L
m1
为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电感值;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状态的维持时间为第二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满足第二条件,第二条件为:其中i
20
为电感的输出电流,u
g
为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T2为第二时间,L
m2
为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电感值。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二阶段,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三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三条件,或者,调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处于第四状态,使所述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第四条件这一步骤,具体包括:所述当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二阶段,调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学跃,李波,孙浩,陈冰,谢泽宇,陈浩维,于宙,秦志强,杨昌昱,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