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53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A端口侧绕组及第一B端口侧绕组;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二磁芯、第二B端口侧绕组及C端口侧绕组;A端口电路的第一桥臂中点及第二桥臂中点分别接A端口侧绕组两端;B端口电路的第三桥臂、第四桥臂及第五桥臂的两端作为B端口;第一B端口侧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三桥臂中点及第四桥臂中点;第二B端口侧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四桥臂中点及第五桥臂中点;C端口电路的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接C端口侧绕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车载三端口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升整机的功率密度,整机充电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特别涉及一种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充电机和车载直流变换器(DCDC)分别对车载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进行充电,是新能源汽车上两个重要组件。当前市面上大多将这两者进行集成在一起,形成车载充配电单元(CharCon)产品。
[0003]车载充配电单元(CharCon)的主流方案还是进行机械集成,即共用机械外壳,但是在电路上两者都还是独立。图1所示为机械集成车载充配电单元(CharCon)产品电路框图,其在内部将HV(高压)输出侧与LV(低压)输入侧相连接。可以看出这种集成方式在电子件上并没有减少,仍然需要独立的HV(高压)和LV(低压)的功率转换电路,由此限制了产品成本和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升。
[0004]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功率密度,不少学者考虑从拓扑入手进行电路的集成,现有的方案大多是将HV(高压)和LV(低压)的直流转换电路进行集成。如图2所示,形成一个集成的三端口拓扑,如此HV(高压)的输出电路和LV(低压)的输入电路共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A端口电路、B端口电路及C端口电路;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相互独立;第一变压器(T1)包括一个第一磁芯、一个A端口侧绕组(n1)及一个第一B端口侧绕组(n2);第二变压器(T2)包括一个第二磁芯、一个第二B端口侧绕组(n3)及C端口侧绕组;所述A端口电路,其第一桥臂中点及第二桥臂中点分别接第一变压器(T1)的A端口侧绕组(n1)两端,其第一桥臂及第二桥臂的两端作为A端口,用于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母线;所述B端口电路,其第三桥臂、第四桥臂及第五桥臂的两端作为B端口,用于输出动力高压;所述第一B端口侧绕组(n2)的两端分别接第三桥臂中点及第四桥臂中点;所述第二B端口侧绕组(n3)的两端分别接第四桥臂中点及第五桥臂中点;所述C端口电路,其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接第二变压器(T2)的C端口侧绕组,输出端作为C端口用于输出工作低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端口侧绕组包括一个C端口侧第一绕组(n4)和一个C端口侧第二绕组(n5);所述C端口电路包括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第十三开关管(S13)及第十四开关管(S14);第十二开关管(S12)、第十四开关管(S14)的源漏两端分别接C端口侧第一绕组(n4)的同名端及工作低压负端(LV

);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三开关管(S13)的源漏两端分别接C端口侧第二绕组(n5)的异名端及工作低压负端(LV

);所述C端口侧第一绕组(n4)的异名端及C端口侧第二绕组(n5)同名端均接工作低压正端(LV+)。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十三开关管(S13)同工作低压负端(LV

)之间接有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正端接C端口侧第二绕组(n5)的异名端,负端经第一电容(C1)接工作低压负端(LV

);第十四开关管(S14)同工作低压负端(LV

)之间接有第二电容(C2);第二二极管(D2)正端接C端口侧第一绕组(n4)的同名端,负端经第二电容(C2)接工作低压负端(LV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端口电路还包括一输出电感(Lo)及一输出电容(Co);所述输出电感(Lo),一端接工作低压正端(LV+),另一端接在所述C端口侧第一绕组(n4)异名端及C端口侧第二绕组(n5)同名端;所述输出电容(Co)两端分别接工作低压正端(LV+)及工作低压负端(LV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口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及第四开关管(S4);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组成第一桥臂,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
组成第二桥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口电路还包含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及励磁电感(Lm);所述谐振电感(Lr)两端分别接在第一桥臂中点及A端口侧绕组(n1)的同名端;所述谐振电容(Cr)两端分别接在第二桥臂中点及A端口侧绕组(n1)的异名端;所述励磁电感(Lm)两端分别接在第二桥臂中点及A端口侧绕组(n1)的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端口电路包含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第九开关管(S9)及第十开关管(S10);第五开关管(S5)和第六开关管(S6)组成第三桥臂;第七开关管(S7)和第八开关管(S8)组成第四桥臂;第九开关管(S9)和第十开关管(S10)组成第五桥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端口电路还包含隔直电容(Ciso);所述隔直电容(Ciso)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珊珊林霖王小昆张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