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俗称3D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从无到有。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制造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
[0003]然而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增材制造技术打印成形后的零件都仅仅只包含固相材料,而无液相材料,这种所成形的纯固体材料零件只能在形态结构和某些功能上满足现有的需求。对于大部分功能部件和构件来说,液相材料也是其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生物体或者某些传感器中。
[0004]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24667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固液多材料一体化构件的功能需求进行固液多材料一体化构件设计,完成设计后将固体材料部分和液体材料部分进行分开建模,其中液体材料部分为固体材料的空腔部分,形成固液多材料一体化构件三维模型;S2、对固液多材料一体化构件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和材料定义处理,并计算空腔部分所需注入液体材料体积;S3、对固体材料三维模型切片后打印固体材料形成空腔;S4、利用液体注入喷头(6)移动至空腔位置并向空腔中注入定量的液体材料;S5、液体材料注入程序和代码完成后,生成固液多材料一体化构件G代码;S6、将G代码拷入3D打印机中,进行固液一体化构件打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打印形成的空腔体积为所需注入液体材料体积的1.2
‑
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印形成的所述空腔体积为所需注入液体材料体积的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中,液体材料注入完成后,再继续由固体材料进行打印,对注入液体材料的空腔部分进行密封。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固液多材料一体化3D打印方法的装置,包括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包括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喷头组件和机架组件,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由控制面板(1)控制的电机驱动控制模块和喷头组件控制模块,所述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与电机驱动控制模块传输连接的多个维度的电机驱动组件,所述喷头组件与喷头组件控制模块传输连接,所述机架组件包括机架(13)、打印物料挂钩以及底部带预热控制件(2)的载物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包括与电机驱动组件传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兵,薛龙建,雷祎凤,肖康健,李刚,刘洪涛,刘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