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69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6
本公开提供轮胎,能够维持湿地性能并且发挥优越的耐偏磨损性能。充气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第1胎肩陆地部(13)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1以及第2胎肩陆地部(14)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2分别为胎冠陆地部(15)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C的1.05~1.25倍。在对相对于正规轮辋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正规状态的充气轮胎加载正规负载的70%并以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0001]本公开涉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改善内侧胎肩横沟以及外侧胎肩横沟的配置,来期待耐偏磨损性能以及湿地性能的提高的轮胎。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40745号公报
[0004]近年来,要求轮胎的长寿命化,从而要求轮胎的耐磨损性能进一步的提高。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若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能,则存在导致湿地性能降低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湿地性能,并且发挥优越的耐磨损性能的轮胎。
[0006]本公开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在上述第1胎面端与上述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以及被上述多个周向沟区分而成的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包含上述第1胎面端的第1胎肩陆地部、包含上述第2胎面端的第2胎肩陆地部以及设置在轮胎赤道上的胎冠陆地部,上述第1胎肩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1以及上述第2胎肩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2分别为上述胎冠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C的1.05~1.25倍,在对相对于正规轮辋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正规状态的上述充气轮胎加载正规负载的70%并以0
°
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胎面接地面形状中,轮胎赤道上的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Lc与从轮胎赤道隔开胎面接地一半宽度的80%的位置处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接地长度Ls之比Lc/Ls为1.22~1.50。
[0007]本公开的充气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维持湿地性能,并且发挥优越的耐磨损性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09]图2是针对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0010]图3是胎面接地面形状的放大图。
[0011]图4是图1的第1中间陆地部、第2中间陆地部以及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2]图5是图4的第1中间刀槽的放大图。
[0013]图6是图4的第2中间刀槽的放大图。
[0014]图7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0015]图8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0016]图9是图4的C-C线剖视图。
[0017]图10是图1的第1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8]图11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
[0019]图12是图1的第2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1]2…
胎面部;2s

胎面接地面形状;3

周向沟;4

陆地部;13

第1胎肩陆地部;14

第2胎肩陆地部;15

胎冠陆地部;T1

第1胎面端;T2

第2胎面端;KS1

第1胎肩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2

第2胎肩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C

胎冠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以下,存在简称为“轮胎”的情况。)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适合作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使用。但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应用于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
[0023]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轮胎1的胎面部2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由此,胎面部2包含意图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T1、和意图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T2。
[0024]第1胎面端T1以及第2胎面端T2分别相当于: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负载的70%并使胎面部2以0
°
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接地面的端部。
[0025]“正规状态”在被规定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将轮胎对正规轮辋进行轮辋组装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或非充气式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意味着与轮胎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且未安装于车辆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0026]“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0027]“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
[0028]“正规负载”在被规定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负载,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另外,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的情况下,“正规负载”是指在依据上述的规格使用轮胎时能够应用的最大的负载。
[0029]胎面部2包括:在第1胎面端T1与第2胎面端T2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3、和被多个周向沟3区分的多个陆地部4。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胎面部2由4条周向
沟3以及5个陆地部4构成的所谓5肋轮胎。
[0030]周向沟3包括第1胎肩周向沟5以及第2胎肩周向沟6、和第1胎冠周向沟7以及第2胎冠周向沟8。第1胎肩周向沟5在多个周向沟3中配置于最靠第1胎面端T1侧。第2胎肩周向沟6在多个周向沟3中配置于最靠第2胎面端T2侧。第1胎冠周向沟7设置于第1胎肩周向沟5与轮胎赤道C之间。第2胎冠周向沟8设置于第2胎肩周向沟6与轮胎赤道C之间。
[0031]从轮胎赤道C至第1胎肩周向沟5或者第2胎肩周向沟6的沟中心线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1,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25%~35%。从轮胎赤道C至第1胎冠周向沟7或者第2胎冠周向沟8的沟中心线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2,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5%~20%。此外,胎面宽度TW是上述正规状态下的从第1胎面端T1至第2胎面端T2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0032]本实施方式的各周向沟3例如与轮胎周向平行且呈直线状地延伸。各周向沟3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在所述第1胎面端与所述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以及被所述多个周向沟区分而成的多个陆地部,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包含所述第1胎面端的第1胎肩陆地部、包含所述第2胎面端的第2胎肩陆地部、以及设置在轮胎赤道上的胎冠陆地部,所述第1胎肩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1以及所述第2胎肩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S2分别为所述胎冠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KC的1.05~1.25倍,在对相对于正规轮辋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正规状态的所述充气轮胎加载正规负载的70%并以0
°
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胎面接地面形状中,轮胎赤道上的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Lc与从轮胎赤道隔开胎面接地一半宽度的80%的位置处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接地长度Ls之比Lc/Ls为1.22~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的陆地比为60%~7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胎肩陆地部设置有至少从所述第1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在所述第1胎肩陆地部内具有中断端的多个第1胎肩横沟,所述第1胎肩横沟的沟宽为所述第1胎肩横沟的最大的深度的33%~4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上勋早苗隆平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