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09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轮胎。轮胎具有胎面部(2)。在胎冠陆地部(15)设置有多条第一胎冠刀槽(36),该第一胎冠刀槽(36)与第一纵边缘(15a)连通,并且在胎冠陆地部(15)内具有中断端(36a)。第一胎冠刀槽(36)的至少一条包括:经由倒角部(38)开口于踏面的倒角区域(31)、和不经由倒角部(38)而开口于踏面的非倒角区域(32)。非倒角区域(32)从中断端开始,并且形成于第一胎冠刀槽(3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5%~20%的范围。倒角区域(31)形成于第一胎冠刀槽(3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80%~95%的范围。度的80%~95%的范围。度的80%~95%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公开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在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半开式的胎冠刀槽的轮胎。上述轮胎通过上述胎冠刀槽,期待乘坐舒适性以及安静性的提高。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104800号公报
[0004]近年来,车辆的安静化正在推进,对于轮胎也要求噪声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轮胎也要求湿地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状况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轮胎。
[0006]本公开的轮胎,具有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包括:在第一胎面端与第二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和被所述多个周向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在轮胎赤道上的胎冠陆地部,所述胎冠陆地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纵边缘、在所述第二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纵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纵边缘与所述第二纵边缘之间的踏面,在所述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胎冠刀槽,所述第一胎冠刀槽与所述第一纵边缘连通并且在所述胎冠陆地部内具有中断端,所述第一胎冠刀槽的至少一条包括:经由倒角部开口于所述踏面的倒角区域、和不经由倒角部而开口于所述踏面的非倒角区域,所述非倒角区域从所述中断端开始,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一胎冠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5%~20%的范围,所述倒角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一胎冠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80%~95%的范围。
[0007]本公开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以及噪声性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09]图2是图1的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0]图3是图2的第一胎冠刀槽以及第二胎冠刀槽的放大图。
[0011]图4是图2的A

A线剖视图。
[0012]图5是图2的B

B线剖视图。
[0013]图6是图1的第一中间陆地部、第二中间陆地部以及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4]图7是图6的第一中间刀槽的放大图。
[0015]图8是图6的第二中间刀槽的放大图。
[0016]图9是图2的C

C线剖视图。
[0017]图10是图2的D

D线剖视图。
[0018]图11是图1的第一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9]图12是图8的E

E线剖视图。
[0020]图13是图1的第二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1]图14是基准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22]图15是比较例的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3...周向沟;4...陆地部;15...胎冠陆地部;31...倒角区域;32...非倒角区域;36...第一胎冠刀槽;38...倒角部;T1...第一胎面端;T2...第二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的一个方式。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作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适当地使用。但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在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轮胎的内部不填充加压的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被指定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由此,胎面部2包括:在车辆安装时想要成为车辆外侧的第一胎面端T1、和在车辆安装时想要成为车辆内侧的第二胎面端T2。但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0026]第一胎面端T1和第二胎面端T2分别相对于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的70%并使胎面部2以0
°
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接地面的端部。
[0027]“正规状态”是指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将轮胎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并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非空气式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是指与轮胎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且未安装于车辆并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0028]“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0029]“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空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
[0030]“正规载荷”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另外,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指按照上述规格使用轮胎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的最大载荷。
[0031]胎面部2包括:在第一胎面端T1与第二胎面端T2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周向沟3、和被多条周向沟3划分出的多条陆地部4。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胎面部2由四条周向沟3以及五条陆地部4构成的所谓五个条形花纹的轮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方
式。
[0032]周向沟3包括:第一胎肩周向沟5和第二胎肩周向沟6、以及第一胎冠周向沟7和第二胎冠周向沟8。第一胎肩周向沟5配置于多条周向沟3中的最靠第一胎面端T1侧。第二胎肩周向沟6配置于多条周向沟3中的最靠第二胎面端T2侧。第一胎冠周向沟7设置于第一胎肩周向沟5与轮胎赤道C之间。第二胎冠周向沟8设置于第二胎肩周向沟6与轮胎赤道C之间。
[0033]从轮胎赤道C到第一胎肩周向沟5或者第二胎肩周向沟6的沟中心线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1,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25%~35%。从轮胎赤道C到第一胎冠周向沟7或者第二胎冠周向沟8的沟中心线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2,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5%~20%。另外,胎面宽度TW是上述正规状态下从第一胎面端T1到第二胎面端T2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0034]本实施方式的各周向沟3例如与轮胎周向地平行地以直线状延伸。各周向沟3例如也可以以波状延伸。
[0035]各周向沟3的沟宽W1优选为至少3mm以上。另外,各周向沟3的沟宽W1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3.0%~8.0%。作为更优选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括:在第一胎面端与第二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和被所述多个周向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在轮胎赤道上的胎冠陆地部,所述胎冠陆地部包括:在所述第一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纵边缘、在所述第二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纵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纵边缘与所述第二纵边缘之间的踏面,在所述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胎冠刀槽,所述第一胎冠刀槽与所述第一纵边缘连通并且在所述胎冠陆地部内具有中断端,所述第一胎冠刀槽的至少一条包括:经由倒角部开口于所述踏面的倒角区域、和不经由倒角部而开口于所述踏面的非倒角区域,所述非倒角区域从所述中断端开始,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一胎冠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5%~20%的范围,所述倒角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一胎冠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80%~95%的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倒角区域形成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岸弘毅泽上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