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新风装置在排风过程中存在排风不畅的问题而设计。该新风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排风管道,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开设与室外连通的第一风口;风机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且风机组件在其进风侧形成进风腔、在其出风侧形成出风腔,排风管道连接第一风口与出风腔,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为第一方向,排风管道的入口中心与其出口中心的连线为排风线,沿排风线出风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空调器配备新风装置以向室内供入新风,避免室内空气混浊,提升用户体验。而且,部分新风装置还设置有排风通道,用于将室内空气向外排出,以避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导致舒适性变差。然而,现有新风装置在排风过程中,存在排风不畅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新风装置在排风过程中存在排风不畅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风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排风管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开设与室外连通的第一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风机组件在其进风侧形成进风腔、在其出风侧形成出风腔,所述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出风腔,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排风管道的入口中心与其出口中心的连线为排风线,沿所述排风线出风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110
°
<α<120
°
。
[0005]当需要利用新风装置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时,风机组件启动,在进风侧形成负压,以使室内空气流动至进风腔;随后,上述气流将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继续流动至出风腔,进而通过排风管道流动至第一风口,达到向室外排风的目的。
[0006]该新风装置通过将排风管道设置在容纳空间,并使排风管道的排风线与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10
°
至120
°
之间,使得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风口更加靠近出风腔,抬升了第一风口的高度位置,不仅减小了气流自出风腔至排风管道的弯折程度,而且,有效地缩短了排风管道的长度,从而缩短了气流自出风腔向第一风口的流动路径,减小了排风阻力,保证了排风过程中的排风顺畅性。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排风管道的入口中心与其出口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排风管道的入口中心与所述进风腔的入口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0.43,0.54]。该设置能够均衡新风装置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尺寸,以尽可能压缩气流流动的轨迹区域,同时,还使得第一风口在第一方向上更加靠近出风腔,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气流自出风腔至排风管道的弯折程度,尽可能减小出风风阻。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道包括过渡段和导流段,所述过渡段用于与所述出风腔连接,所述导流段用于与所述第一风口连接。该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排风管道的迂曲,优化气流自出风腔至第一风口的流动路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排风阻力,保证了出风顺畅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的内壁具有引导气流的第一导流线,所述导流段的内壁具有引导气流的第三导流线,所述第一导流线与所述第三导流线相连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
所在直线、所述第一导流线以及所述第三导流线三者共面设置;沿所述第一导流线出风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β1,沿所述第三导流线出风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β3,其中,96
°
<β1<β3<125
°
,和/或,β1<α<β3。该设置可使出风气流分多阶段且渐进式转向,避免单次转向角度过大,从而能够尽可能减小风阻,达到出风顺畅的目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的内壁还具有引导气流的第二导流线,所述第二导流线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一导流线所在的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线、所述第二导流线以及所述第三导流线三者共面设置;沿所述第二导流线出风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β2,其中,β1≤β2<β3,和/或,105
°
<β2<α。该设置使得气流自出风腔进入排风管道的瞬间,气流相对的两面均受到引导作用,从而使得气流能够经过渡段顺利地进入导流段,进一步提高了出风顺畅性。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线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线与所述进风腔之间。该设置使得靠下设置的第二导流线的倾斜度相较于靠上设置的第一导流线的倾斜度更大,从而能够保证过渡段的通流截面面积,增加排风量,提高排风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的出风方向为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过渡段的长度为L3,所述导流段的长度为L4,其中,L3:L4∈[1.05,1.5]。通过将过渡段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设置得比导流段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长,在排风线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增加过渡段的水平长度,可以减小过渡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减小气流自出风腔至排风管道的弯折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出风顺畅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具有排风位置和新风位置;在所述排风位置时,所述第一阀门导通所述出风腔与所述第一风口并阻隔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进风腔,在所述新风位置时,所述第一阀门阻隔所述出风腔与所述第一风口并导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进风腔。第一阀门的设置,能够实现过渡段与第一风口的衔接,利用第一阀门形成导流段的一部分管壁,而无需再在过渡段与第一风口之间设置其他形式的管壁结构,在简化排风管道结构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缩短气流在排风管道中的流动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排风顺畅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相连的阀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排风位置时,所述阀板用于形成所述导流段的管壁,以连接所述过渡段与所述第一风口。第一阀门的这种设置形式,不仅能够简化第一阀门的结构,降低第一阀门的制造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对第一阀门在排风位置与新风位置之间进行控制切换。
[00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出风腔位于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导风腔之间。该设置能够优化各腔室在壳体内部的布局。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柜机,以解决现有新风装置在排风过程中存在排风不畅的技术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柜机,包括机体和上述新风装置,所述机体设置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容纳所述新风装置,所述机体具有换热模块和底盘,所述新风装置相对于所述换热模块更靠近所述底盘设置。
[0018]通过在空调柜机中设置上述新风装置,相应地,该空调柜机具有上述新风装置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在排风模式下的结构剖视图一;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在排风模式下的结构剖视图二;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在排风模式下且处于安装状态的侧视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200)和排风管道(300),所述壳体(100)具有容纳空间(120),所述容纳空间(120)开设与室外连通的第一风口(130);所述风机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20),且所述风机组件(200)在其进风侧形成进风腔(121)、在其出风侧形成出风腔(122),所述排风管道(300)连接所述第一风口(130)与所述出风腔(122),所述风机组件(200)的出风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排风管道(300)的入口中心与其出口中心的连线为排风线,沿所述排风线出风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110
°
<α<1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排风管道(300)的入口中心与其出口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排风管道(300)的入口中心与所述进风腔(121)的入口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0.43,0.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300)包括过渡段(310)和导流段(320),所述过渡段(310)用于与所述出风腔(122)连接,所述导流段(320)用于与所述第一风口(13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310)的内壁具有引导气流的第一导流线(311),所述导流段(320)的内壁具有引导气流的第三导流线(321),所述第一导流线(311)与所述第三导流线(321)相连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所述第一导流线(311)以及所述第三导流线(321)三者共面设置;沿所述第一导流线(311)出风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β1,沿所述第三导流线(321)出风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β3,其中,96
°
<β1<β3<125
°
,和/或,β1<α<β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310)的内壁还具有引导气流的第二导流线(312),所述第二导流线(312)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一导流线(311)所在的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线(311)、所述第二导流线(312)以及所述第三导流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忠,罗会斌,解航,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