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35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后对防治苦瓜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以用于开发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新型高效药剂。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苦瓜白粉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叶片。苦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产生近圆形的小粉斑,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严重时白粉布满整张叶片,叶片逐渐枯黄而失去光合作用功能,造成严重的品质和产量损失。在我国引起苦瓜白粉病病原菌主要是白粉菌属的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以及单囊壳属的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且S.fuliginea较为普遍。
[0003]目前控制白粉病的主要途径为喷施化学药剂,但随着药剂的长期使用,白粉病病原菌已对现有多种化学药剂产生不同的抗性,导致现有多种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比如,白粉病病原菌已对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了较高抗性。因此,筛选高效的苦瓜白粉病防治药剂很有必要。
[0004]四唑吡氨酯英文通用名:picarbutrazox;CAS号:500207

04

5;结构式如下:
[0005][0006]四唑吡氨酯是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开发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其结构独特,作用基质新颖,具有渗透和治疗作用。四唑吡氨酯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的数量,可防治卵菌纲病害。申请号CN201511015622.2,公开了picarbutrazox与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并具体公开了picarbutrazox与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灭菌唑或氟苯嘧啶醇在质量比为1:15

80:1内复配具有增效,可用于防治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白粉病。
[0007]目前,还未见到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的相关报道。
[0008]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以解决随着药剂的长期使用,白粉病病原菌已对现有多种化学药剂产生不同的抗性,导致现有多种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而成。
[0012]作为优选,所述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的质量比为1

4:16

1。
[0013]作为优选,所述四唑吡氨酯与氯氟醚菌唑的质量比为1

9:7

1。
[0014]作为优选,所述四唑吡氨酯与褪黑素的质量比为1

27:19

1。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控苦瓜白粉病中的用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后对防治苦瓜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以用于开发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新型高效药剂。
[0018](2)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四唑吡氨酯与其他有效成分的杀菌机理不同,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延长化学药剂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施用单一有效成分的抗药性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0020]实施例:四唑吡氨酯复配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021]1.供试作物
[0022]“翠竹”苦瓜品种,盆栽培养至4叶期,每盆3株,编号备用。
[0023]2.供试药剂
[0024]97%四唑吡氨酯原药、98%氟唑菌酰胺原药、97%氯氟醚菌唑原药、99%褪黑素(CAS号:73

31

4),以上药剂均为市售。
[0025]3.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6.11

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
[0026]3.1.制备孢子悬浮液:采集苦瓜种植地内感染白粉病的苦瓜叶片,在实验室内经分离、纯化和鉴定,确定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将分离纯化的病原菌接种到供试作物上,待供试作物发病后,用含有0.1%吐温

80的纯净水洗取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1
×
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
[0027]3.2配制药剂:将供试药剂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用0.1%吐温

80水溶液稀释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和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
[0028]3.3接种与药剂处理:在药剂处理前24h用孢子悬浮液对供试作物喷雾接种;待自然风干后,将药液均匀喷施于供试作物叶面至全部湿润,每个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有0.1%的吐温

80水溶液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待自然风干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4℃的条件下培养7d;
[0029]3.4调查计算:
[0030]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调查40片叶,计算个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分级标准见表1。
[0031]表1病级评定标准
[0032][0033][0034][0035]4.数据分析: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杀菌剂浓度对数值为x,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及药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EC
50
值,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36]5.药效评价
[0037]根据计算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的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2

4。
[0038]表2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复配对苦瓜白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039]药剂名称及配比EC
50
(mg/L)ATITTICTC四唑吡氨酯43.3741100.0000
‑‑‑‑
氟唑菌酰胺18.5906233.3120
‑‑‑‑
四唑吡氨酯1:氟唑菌酰胺1611.3017383.7839225.4701170.2150四唑吡氨酯1:氟唑菌酰胺1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的质量比为1

4:16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唑吡氨酯与氯氟醚菌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诚诚黄如葵陈小凤梁家作琚茜茜黄熊娟黄玉辉刘杏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