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局域网中,各网络设备之间最常用的互联方式是以太网有线连接。在以太网协议中,数据是以以太网帧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根据以太网遵循的IEEE802.3标准,一个以太网帧的长度最大不能超过1514个字节,其中以太网头部长度占用14字节,故以太网封装的数据报文最长为1500字节,即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所规定的值。如果发送端的数据总长度超过1500字节,需要将报文切分为多个子报文然后发送,即报文分片。报文分片是协议层对超长数据的默认处理方式,但在频繁收发巨型报文的场景中,过多的分片会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同时也带来更多报文丢失的风险,导致网络带宽资源浪费。将数据在发送之前进行压缩以减少分片的数量,并在接收端将压缩的数据解压,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难点在于,数据压缩和解压同样消耗系统资源,所以在某些场景下,如果无差别将数据压缩传输,反而会比不进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路由跳数和通信时延;确定发送至所述接收端的数据的长度;在所述路由跳数不大于预设跳数、通信时延不大于预设时延且数据的长度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数据切分为报文分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在所述路由跳数大于预设跳数、通信时延大于预设时延且数据的长度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数据压缩后发送至所述接收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路由跳数,包括:设置探测报文的初始TTL为1;向所述接收端的端口发送所述探测报文,所述端口为不被使用的端口;判断是否接收到超时响应;若接收到所述超时响应,则将所述探测报文的TTL加一,并返回向所述接收端的端口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步骤;若未接收到超时响应,则判断是否接收到错误响应;若接收到错误响应,当前的探测报文的TTL的值为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路由跳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通信时延,包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报文;根据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响应报文确定通信时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报文,包括:向所述接收端发送ICMP请求报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数据切分为报文分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按照所述数据的长度及传输协议的MTU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川,李盈,孟祥奎,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