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监测装置、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028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监测装置、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所述的输液监测装置,包括一个输液瓶挂架组件,并设有:信号处理单元、克重检测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和报警单元。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好地测量因药水的减少而实际发生的质量的变化。通过重量的有规律的减少而估算出合理的给药时间,进而推算出合理的提醒时间,有效避免空气栓塞事故的发生。免空气栓塞事故的发生。免空气栓塞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监测装置、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监控
,特别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输液场景下,具体为、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始于17世纪,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和/ 或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常规分为4类,包括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等。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采用该方法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该方法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0003]但任何事情有利就必然有弊病,静脉输液的耗时长。尤其是在需要注射多种药剂的场合,患者会比较疲惫而未及时观察到药水即将吊完,甚至吊完后才发现。这时候再通知护理人员准备后续药剂,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存在医疗的隐患——空气栓塞。此外,由于季节性疾病等影响,医院资源短缺,护士人手不足,客观上也不能实现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精准监控。
[0004]为了解决输液监控不及时的上述问题,市面上有监控输液状态的检测工具,使用时将其夹在输液管的管壁上,等上方输液瓶中的药液/药水滴完,且液面低至该检测工具的夹持面之下时,自动蜂鸣报警,提示需要换药或拔管。
[0005]但这种方式的确起到提醒患者的目的,但效果不加,理由如下:输液管存液量在 30

40ml之间,正常滴速在2.5ml/min,所以理论上10分钟多一点就全部滴完了。而事实上,10分钟的配药、换药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病患多的时候,为了确保不配置错药剂,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并需要反复的核验。
[0006]此外,再以生活常识来看,即便夹上述工具,也是夹在输液管的中上部,测量的距离打了折扣。其末端由于势能差值不够,最后一段液体也是很难输入至体内的。这样一来,能留给医护人员的时间就更少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监测装置,能够较为精准地估计药水滴完额时间,提醒患者、医护人员尽早知晓、提前处理、减少沟通的复杂度,降低医患矛盾。
[0008]本专利技术尤其适合用于单瓶输液时间在40分钟至120分钟的场景下。如果输液时间过短,此时患者及/或陪护人员的注意力较为集中,一般不会发生没有发现吊瓶内药水滴完而没有发现的情况。且可以直接用手机等工具倒计时即可提醒患者/护理人员及时换换药或后续处理。
[0009]同样,针对大瓶、小瓶交替使用的场合,也类似单独小瓶的情况。如果小瓶的输液时间比较短30分钟左右,则其和前述状况相似,人工关注或手机倒计时即可。
[0010]再次强调,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输液时间长的场合,此时,由于输液的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及陪护人员精力不集中,不易发现药水即将吊完。
[0011]此外,由于患者自身的状况,例如感到疼痛需要减缓药水的滴速、长时间吊水而感到冰冷而需要减缓药水的滴速,这就会使得吊水的时间变长。
[0012]当然也有反向的例外,希望调快速度今早结束当天的吊水。但这种概率相对较低。因为过快的滴速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快速输液,患者的身体会有明显的不适反应。
[0013]所以在输液时主要面临的是输液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患者会错误地拿已吊水耗时来类推还要经历的时间,从而误判时间,药水即将吊完而不知,存在空气栓塞的风险。
[0014]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下:
[0015]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包括一个输液瓶挂架组件,以及:信号处理单元2、克重检测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和报警单元5。其中,
[0016]输液瓶挂架组件的顶部与克重检测单元3的一端活动连接。克重检测单元3的另一端设有挂钩。
[0017]信号处理单元2、人机交互单元4、报警单元5均安装在输液瓶挂架组件上。
[0018]克重检测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报警单元5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2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2与电源相连接,并向克重检测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报警单元5供电。
[0019]在信号处理单元2中预设有基础选择参数。通过人机交互单元4从基础选择参数中选择描述匹配的参数,并告知信号处理单元2。
[0020]克重检测单元3向信号处理单元2反馈其所检测到的实时重量值。
[0021]由信号处理单元2综合判断后,驱动报警单元5报警。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输液监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具体实施方法为:在信号处理单元2中预设有基础选择参数,包括:输液瓶材质参数M、吊瓶容积参数V、患者特征参数C、报警时间参数T、初始重量值W1。
[0023]将克重检测单元3反馈的实时重量值记为W
rt

[0024]当克重检测单元3检测到重量变化为连续30秒的减小趋势时,将第30秒时所对应的实时重量值Wrt记为:基准起点重量W
rt1
。各参数含义如下:
[0025]输液瓶材质参数M(Material):医用玻璃瓶、医用塑料瓶、医用塑料袋。目前主要为医用塑料瓶、医用塑料袋,其重量与药水的重量比起来相对较小,可忽略。而在使用医用塑料瓶的情况下,则报警时间参数T的时间应选择25分钟或30分钟。
[0026]吊瓶容积参数V(Volume):150ml及以下、250ml、500ml、1000ml。
[0027]患者特征参数C(Corporeity):儿童、成人。成人60

80滴/分钟,儿童20

30滴/ 分钟。
[0028]报警时间参数T(Time):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该参数是确认提前多久报警。
[0029]初始重量值W1(Weight):输液瓶挂架组件、信号处理单元2、人机交互单元4中显示屏、报警单元5与输液管的重量之和。
[0030]通过吊瓶容积参数V,估算出理论药水的重量W
V

[0031]由患者特征参数C确定可知单位时间内的理论药水使用重量W
C
。单位时间宜为分
钟。
[0032]信号处理单元2建立预测理论报警时间T
A
函数模型:
[0033]T
A
=W
V
÷
W
C

T。
[0034]信号处理单元2建立预测实时报警时间T
AR
函数模型:
[0035]T
AR
=W
rt1

W0‑
W1÷
W
C

T。
[0036]比较预测理论报警时间T
A
和预测实时报警时间T
AR
的大小,选取数值小的作为倒计时的时间。当时间到达后,由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包括一个输液瓶挂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信号处理单元(2)、克重检测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和报警单元(5);其中,输液瓶挂架组件的顶部与克重检测单元(3)的一端活动连接;克重检测单元(3)的另一端设有挂钩;信号处理单元(2)、人机交互单元(4)、报警单元(5)均安装在输液瓶挂架组件上;克重检测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报警单元(5)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2)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2)与电源相连接,并向克重检测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报警单元(5)供电;在信号处理单元(2)中预设有基础选择参数;通过人机交互单元(4)从基础选择参数中选择描述匹配的参数,并告知信号处理单元(2);克重检测单元(3)向信号处理单元(2)反馈其所检测到的实时重量值;由信号处理单元(2)综合判断后,驱动报警单元(5)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克重检测单元(3)为微型拉力传感器,呈S形状;微型拉力传感器的底部与输液瓶挂架组件的顶部相连接;微型拉力传感器的顶部设有挂钩;信号处理单元(2)为单片机或微计算机;人机交互单元(4)包括蓝牙键盘、蓝牙鼠标、3寸显示屏和/或蓝牙键鼠一体输入器;报警单元(5)包括LED灯、蜂鸣器和/或喇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单元(2)为树莓派主板,且型号应为4代或后续版本,即自带蓝牙、wifi、视频接口、GPIO引脚、USB接口;信号处理单元(2)与人机交互单元(4)中的蓝牙键盘、蓝牙鼠标无线通讯;通过数据线将树莓派主板与显示屏相连接;该显示屏的尺寸在2~3寸之间,且接口应树莓派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克重检测单元(3)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2)与GPIO引脚或/和USB接口相连接。5.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方法为:在信号处理单元(2)中预设有基础选择参数,包括:输液瓶材质参数M、吊瓶容积参数V、患者特征参数C、报警时间参数T、初始重量值W1;将克重检测单元(3)反馈的实时重量值记为W
rt
;当克重检测单元(3)检测到重量变化为连续30秒的减小趋势时,将第30秒时所对应的实时重量值Wrt记为:基准起点重量W
rt1
;信号处理单元(2)通过吊瓶容积参数V,估算出理论药水的重量W
V
;信号处理单元(2)由患者特征参数C确定可知单位时间内的理论药水使用重量W
C
;单位时间宜为分钟;信号处理单元(2)建立预测理论报警时间T
A
函数模型:T
A
=(W
V
÷
W
C
)

T;信号处理单元(2)建立预测实时报警时间T
AR
函数模型:T
AR
=(W
rt1

W0‑
W1)
÷
W
C

T;比较预测理论报警时间T
A
和预测实时报警时间T
AR
的大小,选取数值小的作为倒计时的时间;当时间到达后,由信号处理单元(2)驱动报警单元(5)报警;具体为:由树莓派主板驱
动LED灯闪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霞张远宁胡治中沈健健马真真余璐郝宗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