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据中心机房的不断发展,机房内各种设备体积不断缩小,传输、存储和计算的信息量在不断提高,因此数据中心的发热量密度也在逐渐增加。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现有机房改造或新建机房正逐步提高其室内设计温度。在相同的热负荷下,室内设计温度的提高可以提高单机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制冷设备的投入,同时也提高了机组的蒸发温度,使压缩机运行能效更高,从而多方面提升了系统的能效。
[0003]室内设计温度的提高,也为机房自然冷利用提供了契机。自然冷利用的驱动力源于室内外温差或室内温度与室外蒸发冷却后的空气换热,从而利用自然冷。更高的室内温度使得更容易建立更高的室内外温差,从而可以更容易利用自然冷。
[0004]传统的热管型空调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冷,例如,重力热管甚至不需要额外动力循环即可在室内外温差下产生制冷效果,但动力不稳定。比较常用的是通过制冷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包括依次回路连接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单向阀、第一节流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并联连接的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连接的第一氟泵;第二制冷系统,包括依次回路连接的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三单向阀、第二节流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并联连接的第四单向阀、与所述第三单向阀并联连接的第二氟泵,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沿回风冷却风道前后依次设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氟泵、第二压缩机、第二氟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空调机组的负荷百分比以及室内外温差;根据所述负荷百分比以及室内外温差,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氟泵、第二压缩机、第二氟泵的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负荷百分比以及室内外温差,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氟泵、第二压缩机、第二氟泵的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组工作、第一氟泵不工作、第二压缩机组工作以及第二氟泵不工作,空调机组运行压缩机模式进行制冷,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随所述负荷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组不工作、第一氟泵工作、第二压缩机组工作、第二氟泵不工作,空调机组运行混合模式进行制冷,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随所述负荷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组不运行、第一氟泵运行,第二压缩机组不工作以及第二氟泵工作,空调机组运行氟泵模式进行制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空调机组运行压缩机模式进行制冷之后,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压缩机模式制冷量、压缩模式能效比、预估混合模式制冷量以及预估混合模式能效比;当所述压缩机模式制冷量小于等于预估混合模式制冷量、且所述压缩机模式能效比小于预估混合模式能效比时,控制空调机组运行混合模式进行制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空调机组运行混合模式进行制冷之后,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混合模式制冷量、混合模式能效比、预估压缩机模式制冷量、预估压缩机模式能效比、预估氟泵模式制冷量以及预估氟泵模式能效比;当所述混合模式制冷量小于等于预估氟泵模式制冷量、且所述混合模式能效比小于预估氟泵模式能效比时,控制空调机组运行氟泵模式进行制冷;当所述混合模式制冷量小于等于预估压缩机模式制冷量、且所述混合模式能效比小于压缩机模式能效比时,控制空调机组运行压缩机模式进行制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空调机组运行氟泵模式进行制冷之后,所述控制器用于:
获取氟泵模式制冷量、氟泵模式能效比、预估混合模式制冷量以及预估混合模式能效比;当所述氟泵模式制冷量小于等于预估混合模式制冷量、且所述氟泵模式能效比小于预估混合模式能效比时,控制空调机组运行混合模式进行制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杰,何升,刘畅,李秀玲,
申请(专利权)人: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