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22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小型且低成本化及节能化的冷却器。冷却器具有一个槽箱(1)、一个泵(2)、分别冷却多个负载的多个冷却液回路(3、4)以及制冷回路(5),上述多个冷却液回路(3、4)和制冷回路(5)经由能够分别控制冷却能力的单独的热交换器(6、7)而相互连接,连接第一冷却液回路(3)和制冷回路(5)的第一热交换器(6)对从第一负载(W1)以及第二负载(W2)向上述槽箱(1)返回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调整,连接第二冷却液回路(4)和制冷回路(5)的第二热交换器(7)对从上述槽箱1向第二负载(W2)供给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调整。整。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向负载供给温度调整后的冷却液而使该负载的温度保持为恒定的冷却器,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使多个负载的温度保持为恒定的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将温度调整后的冷却液供给到多个负载而使该多个负载的温度保持为恒定的冷却器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等所公开的那样是公知的。
[0003]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冷却器(第一冷却器)具有一个制冷回路、向两个负载分别供给冷却液的两个冷却液回路、以及将两个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分别连接的两个热交换器,利用一方的热交换器来调整一方的冷却液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利用另一方的热交换器来调整另一方的冷却液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
[0004]由于该第一冷却器通过两个热交换器分别调整两个冷却液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因此,能够对应于温度不同的两个负载。然而,由于两个冷却液回路分别具有专用的槽箱和泵,因此,该第一冷却器的成本高,此外,在将两个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收容在一个壳体内的情况下,存在冷却器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0005]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具有一个槽箱、一个泵和多个冷却液回路,将从一个泵排出的冷却液分散地供给到多个冷却液回路,利用该冷却液回路冷却多个负载,且使用一个槽箱和一个泵,因此,与第一冷却器相比能够小型化。
[0006]但是,该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由于将用一个热交换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冷却液分散地供给到多个冷却液回路,因此,无法对应于温度不同的多个负载。
[0007]在先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5

1753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28554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

1636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冷却器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及节能化,并且还能够对应于温度不同的多个负载的、具有合理构造的冷却器。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器的特征在于,该冷却器具有:一个槽箱,收容冷却液;一个泵,排出该槽箱内的冷却液;多个冷却液回路,使该泵排出的冷却液分流并分别向多个负载供给;以及制冷回路,通过所述冷却液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调整该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多个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经由能够分别控制热交换能力的单独的热交换器相
互连接,所述多个冷却液回路具有冷却第一负载的第一冷却液回路和冷却温度与该第一负载不同的第二负载的第二冷却液回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的第一热交换器调整从所述第一负载及第二负载向所述槽箱返回的冷却液的温度,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的第二热交换器调整从所述槽箱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给的冷却液的温度。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具有:第一供给管路,将从所述泵排出的冷却液以保持槽箱内的温度即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向第一负载输送;以及第一返回管路,使来自第一负载的冷却液向所述槽箱返回,在该第一返回管路上连接有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由此,该第一返回管路的冷却液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被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后流入所述槽箱,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具有:分支管路,从所述第一供给管路分支并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第二供给管路,将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被调整为第二设定温度的冷却液向第二负载输送;以及第二返回管路,使来自第二负载的冷却液向所述槽箱返回,该第二返回管路与所述第一返回管路连接,由此,该第二返回管路的冷却液与所述第一返回管路的冷却液合流。
[0017]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第二供给管路上连接有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使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液的压力成为与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液的压力不同的压力。
[0018]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供给管路和第一返回管路的过滤管路,在该过滤管路上连接有调整所述冷却液的电导率的DI过滤器和开闭该过滤管路的电磁阀,在所述第一返回管路上连接有DI传感器,该DI传感器测定在该第一返回管路中流动的冷却液的电导率而使所述电磁阀开闭。
[0019]优选的是,所述过滤管路将所述第一供给管路的比所述分支管路分支的位置靠第一负载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返回管路的比所述第二返回管路合流的位置靠第一热交换器的位置相互连接。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制冷回路具有:第一制冷剂管路,连结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第二制冷剂管路,连结该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第三制冷剂管路,连结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第四制冷剂管路,连结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第五制冷剂管路,连结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以及第六制冷剂管路,连结所述第四制冷剂管路与该第五制冷剂管路,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一膨胀阀,在所述第五制冷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二膨胀阀,在所述第六制冷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三膨胀阀。
[0021]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制冷回路具有:第一制冷剂管路,连结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第二制冷剂管路,连结该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第三制冷剂管路,连结该第二制冷剂管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第四制冷剂管路,连结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第五制冷剂管路,连结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第四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从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分支并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以及第七制冷剂管路,从该第六制冷剂管路分支并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一膨胀阀,在所述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二膨胀阀,在所述第六制冷剂管路连接有上第三膨胀阀,在所述第七制冷剂管路上连接有第四膨胀阀。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器通过一个槽箱和一个泵将冷却液分散地供给到多个冷却液回路,并且通过能够分别控制热交换能力的单独的热交换器将各冷却液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调整为不同的设定温度,因此,与多个冷却液回路分别具有专用的槽箱和泵的公知的冷却器相比,小型且低成本,并且节能化。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用记号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却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回路图。
[0025]图2是用记号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却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器C1是通过用冷却液冷却温度不同的两个负载W1、W2而分别保持为恒定温度的冷却器,具有:一个槽箱1,收容有冷却液;一个泵2,排出该槽箱1内的冷却液;两个冷却液回路3、4,将从该泵2排出的冷却液分流并分别供给到两个负载W1、W2;一个制冷回路5,将该两个冷却液回路3、4的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具有:一个槽箱,收容冷却液;一个泵,排出该槽箱内的冷却液;多个冷却液回路,使该泵排出的冷却液分流并分别向多个负载供给;以及制冷回路,通过所述冷却液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调整该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多个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经由能够分别控制热交换能力的单独的热交换器相互连接,所述多个冷却液回路具有冷却第一负载的第一冷却液回路和冷却温度与该第一负载不同的第二负载的第二冷却液回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的第一热交换器调整从所述第一负载及第二负载向所述槽箱返回的冷却液的温度,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回路的第二热交换器调整从所述槽箱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给的冷却液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具有:第一供给管路,将从所述泵排出的冷却液以保持槽箱内的温度即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向第一负载输送;以及第一返回管路,使来自第一负载的冷却液向所述槽箱返回,在该第一返回管路上连接有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由此,该第一返回管路的冷却液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被调整为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后流入所述槽箱,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具有:分支管路,从所述第一供给管路分支并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第二供给管路,将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被调整为第二设定温度的冷却液向第二负载输送;以及第二返回管路,使来自第二负载的冷却液向所述槽箱返回,该第二返回管路与所述第一返回管路连接,由此,该第二返回管路的冷却液与所述第一返回管路的冷却液合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供给管路上连接有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使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液的压力成为与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液的压力不同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供给管路和第一返回管路的过滤管路,在该过滤管路上连接有调整所述冷却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邦英户边洋平笹谷俊贵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