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雄专利>正文

自耦合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139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耦合热泵,它由压缩机构、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第一单向阀、高温水箱、蓄热水箱、循环水泵、蓄热水泵、低温循环管和高温循环管等组成;蓄热水箱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换热器水侧入口端、第二换热器水侧出口端与蓄热水箱入口端相连;高温水箱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换热器水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水侧出口端与高温水箱入口端相连,其特点是:能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避免制冷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耦合热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耦合热泵,属于制冷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目前热泵作为供热系统的热源在工业、农业和民用领域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但由于技术的局限,单级压缩热泵的供热温度不高,特别是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使用单级压缩的空气源热泵很难获得较高的供热温度,而如果希望要获得较高供热温度,目前一般是采用复叠式热泵,或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通过水系统耦合在一起的两级升温的热泵系统;这两种热泵都包含两套热泵系统,系统都比较复杂,初投资较高;
[0003]本专利技术申请人于2016年03月30日获得的授权、专利号为201110462200.5的专利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7通过增加一个四通阀,就构成了一种多功能热泵,其系统组成如图9所示,在图9所示系统中通过增加高温水箱、循环水泵、蓄热水箱、蓄热水泵,可以构成一种自耦合热泵,其系统组成如图10所示,当该种热泵系统以室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用于生产热水时,其特点是:它只有一套热泵系统,但在蓄热水箱的辅助作用下,却具有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两种运行模式,即工作时,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耦合热泵,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高温水箱(20)、蓄热水箱(30)、循环水泵(9)和蓄热水泵(10),其特征是:所述自耦合热泵还包括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出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蓄热水箱(3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蓄热水箱(3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出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循环水泵(9)出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相连,所述循环水泵(9)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蓄热水泵(10)设置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或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2.一种自耦合热泵,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高温水箱(20)、蓄热水箱(30)、循环水泵(9)和蓄热水泵(10),其特征是:所述自耦合热泵还包括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
(21)出口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出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蓄热水箱(3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蓄热水箱(3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出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循环水泵(9)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相连,所述循环水泵(9)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蓄热水泵(10)设置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或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耦合热泵,其特征在于:一分流三通流向控制阀(25)入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相连,所述分流三通流向控制阀(25)的直流出口端(31)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分流三通流向控制阀(25)的旁流出口端(32)与高温循环管(50)入口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耦合热泵,其特征在于:一合流三通流向控制阀(26)出口端与所述循环水泵(9)入口端相连,所述合流三通流向控制阀(26)的直流入口端(34)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合流三通流向控制阀(26)的旁流入口端(33)与低温循环管(40)出口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耦合热泵,其特征在于:一第二流向控制阀(24)一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24)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循环管(50)入口端相连;一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40)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耦合热泵,其特征在于:一第二流向控制阀(24)一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流向控制阀(24)另一端与循环水泵(9)入口端和低温循环管(40)出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刘珂张军贺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刘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