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及电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03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及电控组件。继电器包括:控制电路板组件,控制电路板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永磁体和衔铁,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线圈和控制元件,永磁体和衔铁至少部分地凸设于控制电路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其中,线圈嵌设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中,且位于衔铁的外围区域,控制元件配置为控制线圈的电流方向及通断以改变衔铁的极性;触发件,其设置有动触点;传动件,用于驱动触发件动作;以及静触点;其中,衔铁的极性改变能够促使传动件移动,传动件的移动能够带动触发件发生动作,实现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继电器能够简化结构,节约体积空间,并降低成本;此外,无需外接电路进行控制,有利于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模块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及电控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及电控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机械磁保持继电器一般采用双线圈中间安装永磁铁形成对称的电磁系统,通过外接电信号来控制电磁场方向,在永磁铁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衔铁的转动,衔铁再推动动簧片,从而实现动簧片与静触点之间的通断,实现开关回路的切换。然后,上述的现有方式组装工艺较为复杂,线圈占用空间大,控制系统需要外接电路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及电控组件,能够简化继电器的结构,节约继电器体积空间,并降低成本,且有利于模块化设计。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
[0006]控制电路板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永磁体和衔铁,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线圈和控制元件,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衔铁至少部分地凸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其中,所述线圈嵌设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中,且位于所述衔铁的外围区域,所述控制元件配置为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及通断以改变所述衔铁的极性;
[0007]触发件,其设置有动触点;
[0008]传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触发件动作;以及
[0009]静触点;
[0010]其中,所述衔铁的极性改变能够促使所述传动件移动,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能够带动所述触发件发生动作,实现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
[001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壳体,所述传动件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001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衔铁至少有两个,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衔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衔铁能够通过所述传动件致动其对应的所述触发件。
[0013]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衔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衔铁关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所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0014]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衔铁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触发件;
[0015]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传动件的下方,且关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所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0016]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件的中心部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左右两侧均形成弧形部和直线部,所述弧形部用于接触致动所述触发件,所述直线部用于接触配合所述衔铁;
[0017]其中,所述触发件用于接触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形成为球面形。
[001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触发件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形成有支点部,所述支点部支撑所述联动件,使得两个所述触发件中的一者的移动能够促使另一个触发件联动。
[0019]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延伸到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下方,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触发件的所述另一端;
[0020]其中,所述触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下移动。
[002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触发件的移动动作;
[0022]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设置于所述触发件的两侧;
[0023]所述触发件的所述一端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用于供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穿过。
[002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下方;
[0025]其中,所述衔铁和所述永磁体均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延伸到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方。
[0026]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衔铁与所述安装件一体成型。
[0027]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底座、中间框体和上盖,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底座形成的腔室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传动件设置于上盖形成的腔室中,所述触发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中间框体而伸入所述底座形成的腔室中,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触发件的所述另一端。
[002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继电器。
[0029]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PCB板,所述继电器与所述PCB板通过表面贴装技术电连接。
[0030]有益效果
[0031]根据本技术的继电器,通过在控制电路板上在衔铁的外围区域直接设置线圈,能够简化继电器的结构,节约继电器体积空间,并降低成本;此外,在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控制元件对衔铁的极性进行控制,无需外接电路进行控制,有利于模块化设计。
附图说明
[0032]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继电器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0033]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继电器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0034]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继电器的一个角度的剖开图。
[0035]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继电器的另一个角度的剖开图。
[0037]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控制电路板;2、永磁体;3、衔铁;
[0040]4、触发件;41、动触点;42、透光孔;
[0041]5、传动件;51、转轴;52、弧形部;53、直线部;
[0042]6、静触点;
[0043]7、壳体;71、底座;72、中间框体;721、支点部;73、上盖;74、安装件;
[0044]8、联动件;
[0045]9、光电传感器;91、光发射器;92、光接收器;
[0046]10、弹针;
[0047]100、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
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00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0]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控制电路板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永磁体和衔铁,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线圈和控制元件,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衔铁至少部分地凸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其中,所述线圈嵌设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中,且位于所述衔铁的外围区域,所述控制元件配置为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及通断以改变所述衔铁的极性;触发件,其设置有动触点;传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触发件动作;以及静触点;其中,所述衔铁的极性改变能够促使所述传动件移动,所述传动件的移动能够带动所述触发件发生动作,实现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传动件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至少有两个,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衔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衔铁能够通过所述传动件致动其对应的所述触发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衔铁关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所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衔铁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触发件;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传动件的下方,且关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所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中心部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左右两侧均形成弧形部和直线部,所述弧形部用于接触致动所述触发件,所述直线部用于接触配合所述衔铁;其中,所述触发件用于接触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形成为球面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触发件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形成有支点部,所述支点部支撑所述联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王悦胡震楠
申请(专利权)人: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