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03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包括上摸和下模,上摸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框架梁、安装在两个框架梁之间的多个抓吊梁及两组L形的悬挑板;悬挑板的一端与框架梁连接,悬挑板的另一端安装紧模条I,两个框架梁底部连接U形盖模板的两端,盖模板底面上对应于种植孔处设有种植孔镶块;所述的下模包括U形的底模板、卯模条和榫模条,底模板的外侧设有多个筋板I,筋板I的两端处分别安装卯模条和榫模条,筋板I的两端上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紧模条Ⅱ;盖模板置于底模板中,两紧模条I分别与两紧模条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其各组件均采用压型、折弯或切割等成熟工艺加工而成,精度较高,成本低廉。成本低廉。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支护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生产U形支护桩采用两种模具形式:1、传统工艺是采用固定的长线台座模具,这种模具是固定在地基上,不能移动;在实施预应力张拉时,将张拉固定板架置于模具两端的、且独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承力墩上,依靠混凝土承力墩作为反力基础来实施张拉,模具的主体结构不承受张拉力。2、采用移动模具,现有技术的移动模具设置有大截面的承力主梁及主梁支撑系统,利用主梁来抵抗张拉力,主梁的支撑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模具本体笨重,用钢量大,造价高昂。另外,无论是现有移动模具及传统台座模具,均没有设置能够便捷取放的内置镶块,不具备在桩体上实现带筋留设生态孔与植生孔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用极低的成本实现在支护桩桩体上留设植生孔与生态孔的复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且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其所制备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包括顶板、两个腰板及两个翼板,顶板两侧分别连接两个腰板,两个腰板位于顶板同侧,且两个腰板开口大于顶板宽度;两个腰板分别与两个翼板连接,翼板平行于顶板设置,形成截面为U形的结构;两个翼板相背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凹槽和凸榫;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板的上部设有多个种植孔,种植孔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有夹角,种植孔的外口高于内口; 所述的腰板上部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浇筑多孔生态混凝土;
[0005]其特征是:包括上摸和下模,上摸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框架梁、安装在两个框架梁之间的多个抓吊梁及两组L形的悬挑板;两组悬挑板设置在两个框架梁相背侧,悬挑板垂直于框架梁设置,悬挑板的一端与框架梁连接,悬挑板的另一端低于框架梁并安装紧模条I,紧模条I平行于框架梁;两个框架梁底部连接U形盖模板的两端,盖模板底面上对应于种植孔处设有种植孔镶块;
[0006]所述的下模包括U形的底模板、卯模条和榫模条,底模板的外侧设有多个筋板I和多个筋板Ⅱ,筋板I和筋板Ⅱ位于底模板外侧,筋板I和筋板Ⅱ垂直于底模板轴线设置;筋板I的两端处分别铰接有一个耳板,同一筋板I两端的耳板内侧分别固定安装卯模条和榫模条,卯模条和榫模条平行;筋板I的两端上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紧模条Ⅱ;底模板上对应于腰板上部通孔处设有镶块孔,镶块孔外侧铰接有挡板,镶块孔内设有镶块,挡板用于镶块定位;盖模板置于底模板中,两紧模条I分别与两紧模条Ⅱ固定连接。
[0007]上述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中,所述的每组的多个悬挑板通过撑杆连接,撑杆平行于框架梁。
[0008]上述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中,多个纵筋焊接在底模板外侧,筋板I、筋板Ⅱ通过多个纵筋及两个下模框架梁连接;纵筋、下模框架梁垂直于筋板I设置。
[0009]上述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中,所述的耳板的悬臂端固定有边模平口板。
[0010]上述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中,镶块包括镶块体和外扣板,外扣板的一端设有把手,另一端设有多个倒齿杆,镶块体通过倒齿杆安装在外扣板上;镶块体上设有筋孔及筋孔连通镶块体内端面的卡槽,筋孔用于供桩的预应力筋通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 本技术通过独特的镶块设计技术,用极低的成本,可轻松实现了在支护桩桩体上留设植生孔与生态孔的复杂工艺,且带筋孔位的留设精度高、操作简易,成孔工艺中没有增加额外的工艺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2. 本技术在盖模框架上设置有抓吊梁,可以直接采用自动抓具进行抓吊,无须使用人工挂钩,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消除了生产工艺中多个起吊环节极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0014]3. 本技术的上模顶部、下模底部均设计为平面式框架,因此,在生产U形支护桩进行入池养护时,可以直接竖向叠放,极大节省了蒸汽消耗和平面占地面积。
[0015]4. 本技术结构简单,各组件均采用压型、折弯或切割等成熟工艺加工而成,精度较高,成本低廉;拼焊制作工艺也较为简单、校差难度小;单位重量仅约560kg/米,比现有技术的移动式模具(带有承力主梁及主梁支撑系统)轻20

25%,故而该模具制作的综合造价较为经济,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用于生产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用于生产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左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的主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的上摸的主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的上摸的侧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的上摸的俯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的下摸的主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的下摸的侧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的下模的模块孔处结构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的镶块的结构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的开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用于生产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包括顶板1、两个腰板2及两个翼板3,顶板1两侧分别连接两个腰板2,两个腰板2位于顶板同侧,且两个腰板2开口大于顶板1的宽度。两个腰板2分别连接一个翼板3,翼板3位于两个腰板的外侧,翼板3平行于
顶板1设置,形成截面为U形的结构。两个翼板3相背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凹槽32和凸榫31。所述的顶板1外壁面上部设有仿砌石饰面层12,能够获得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生态观感,起到修饰作用。
[0029]所述的顶板1的上部设有多个种植孔11,种植孔11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有夹角,种植孔11的外口高于内口,种植孔11外口尺寸小于内口尺寸。所述的腰板2上部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浇筑多孔生态混凝土21。成型后的生态混凝土21内外表面与桩体内外壁表面保持在一个平面上;通孔区属于非主要结构受力区,采用具有大孔隙率的无砂混凝土,大孔隙率可以植入营养土,能够提供植物根系向孔隙里生长空间,具有生态附着点功能。
[0030]如图3

8所示,本技术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包括上摸4和下模5,上摸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框架梁41、安装在两个框架梁41之间的多个抓吊梁42及两组L形的悬挑板43;两组悬挑板43设置在两个框架梁相背侧,悬挑板43垂直于框架梁设置,悬挑板43的一端与框架梁连接,悬挑板43的另一端低于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U形支护桩的移动生产模具,其所制备的生态型U形支护桩,包括顶板、两个腰板及两个翼板,顶板两侧分别连接两个腰板,两个腰板位于顶板同侧,且两个腰板开口大于顶板宽度;两个腰板分别与两个翼板连接,翼板平行于顶板设置,形成截面为U形的结构;两个翼板相背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凹槽和凸榫;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板的上部设有多个种植孔,种植孔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有夹角,种植孔的外口高于内口; 所述的腰板上部设有多个通孔;其特征是:包括上摸和下模,上摸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框架梁、安装在两个框架梁之间的多个抓吊梁及两组L形的悬挑板;两组悬挑板设置在两个框架梁相背侧,悬挑板垂直于框架梁设置,悬挑板的一端与框架梁连接,悬挑板的另一端低于框架梁并安装紧模条I,紧模条I平行于框架梁;两个框架梁底部连接U形盖模板的两端,盖模板底面上对应于种植孔处设有种植孔镶块;所述的下模包括U形的底模板、卯模条和榫模条,底模板的外侧设有多个筋板I和多个筋板Ⅱ,筋板I和筋板Ⅱ位于底模板外侧,筋板I和筋板Ⅱ垂直于底模板轴线设置;筋板I的两端处分别铰接有一个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张良谭惠新张吉晧黄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卓工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