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急救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91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3
一种车载急救包,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底座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底座与连接头枕与靠背的调节杆处可拆卸连接;急救包主体:急救包主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由上,底座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安装在调节杆上,急救包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从而将急救包固定在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且第三连接部负责固定,第二连接部负责保险固定。由于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是车辆轿厢中乘员伸手即可触摸到的位置,由此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即可将急救包取出。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即可将急救包取出。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即可将急救包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急救包


[0001]本技术涉及应急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车载急救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工作郊游等活动越来越频繁,汽车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和出行范围的日益拓展,人们的日常出行的危险系数有所增加。为此,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在车内放置车主急救包,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的对伤患进行有效的救治,从而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
[0003]目前车载急救包多为大容量多功能箱包,内涵汽车维修、告示告警、应急医疗等多种功能,包/箱内物品多达数十件,且混放在一起,不利于查找,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相互间造成干扰或污染;这些箱/包多放置于前储物盒内或后备箱角落内,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拿取不便,也有作为装饰放置于车操作台上,阻碍视线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具有偶发性,急救包内的物品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暴晒很容易发生变质甚至发生爆燃等危险,对用户使用造成威胁和不便。为此,亟需一种车载急救包,可以安装在车内适当的位置,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便于取放急救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急救包,可以安装在车内适当的位置,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便于取放急救物品。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急救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所述底座与连接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的调节杆处可拆卸连接;急救包主体,所述急救包主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06]由上,底座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安装在调节杆上,急救包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从而将急救包固定在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且第三连接部负责固定,第二连接部负责保险固定。由于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是车辆轿厢中乘员伸手即可触摸到的位置,由此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即可将急救包取出。另外,由于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处于驾驶员的后方,因此,急救包不会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阻碍。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成对设置,所述底座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成对的所述调节杆之间的距离。
[0008]由上,可以通过调节杆为底座提供支撑,从而可以提高底座的稳定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魔术贴,所述第一连接部布满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
[0010]由上,可以通过魔术贴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布满底座的一侧表面,从而使急救包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急救包的位置以及姿态。由此可以提高了急救包安装位置的灵活性,避免急救包对乘员造成阻碍。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以拉伸状态将所述调节杆套设在中间位置。
[0012]由上,可以通过弹性带将底座固定在调节杆上。另外,由于弹性带可以通过形变从而改变尺寸,从而可以使第二连接部适应不同间距规格的调节杆。由此,可以提高车载急救包的适用范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辅助带,所述辅助带与所述弹性带交叉设置,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将所述头枕套设在中间位置。
[0014]由上,可以通过辅助带将底座固定在头枕上,从而可以提高底座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可以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前侧;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弹性部件,驱动所述底座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将所述调节杆夹持固定在中间。
[0016]由上,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对调节杆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将底座固定在调节杆上。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在与所述调节杆或所述靠背前侧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调节杆或所述靠背前侧表面相适配。
[0018]由上,通过在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第一固定槽,从而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在将调节杆或靠背进行夹持固定后,将调节杆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从而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与调节杆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调节杆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二固定槽卡合固定于所述调节杆内,来将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调节杆。
[0020]由上,可以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底座固定在调节杆上。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伸缩杆,其位于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之间,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伸缩杆内,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第三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另一侧表面连接,对所述底座向所述调节杆侧施力;其中,弹簧驱动伸缩杆伸长后的长度,大于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之间的距离。
[0022]由上,将第二连接部放置在头枕与靠背之间后,伸缩杆在弹簧的驱动下伸长,从而使伸缩杆的两端与头枕及靠背抵接,进而将底座固定在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急救包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的底座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在调节杆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1中急救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车辆;11座椅;12头枕;13靠背;14调节杆;20车载急救包;100底座;11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21弹性带;121a第一端;121b第二端;122辅助带;122a第三端;122b第四端;200急救包;210第三连接部;220容置兜;230容置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视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载急救包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急救包20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20的底座100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20在调节杆14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底座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急救包主体200的结构示意图。
[0032]如图1所示,车辆10的轿厢中设置有座椅11,座椅11包括头枕12与靠背13,头枕12与靠背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的调节杆处可拆卸连接;急救包主体,所述急救包主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成对设置,所述底座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成对的所述调节杆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魔术贴,所述第一连接部布满所述底座的所述一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以拉伸状态将所述调节杆套设在中间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辅助带,所述辅助带与所述弹性带交叉设置,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将所述头枕套设在中间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轩
申请(专利权)人:万年船天津应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