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镜灌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91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镜灌注装置,包括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注射器灌注结构以及输出管结构,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包括自然高度差灌注管,注射器灌注结构包括注射器、注射管以及第一单向阀,输出管结构包括连接管、输出管以及第二单向阀,自然高度差灌注管上端连接输液容器,下端同时与各注射器灌注结构的注射管上端连接,注射管下端与注射器连接,第一单向阀安装在注射管上,每个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注射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手术过程中输尿管软镜不间断灌注,避免了反复多次的充盈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气泡进入肾盂,手术频繁暂停的问题,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镜灌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软镜灌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尿管软镜目前在临床广泛开展,除了用于联合钬激光可治疗输尿管上段及肾盂结石以外,输尿管软镜也可用于上尿路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甚至可用于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0003]与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相比,输尿管软镜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特点;术后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自由活动,能实现日间手术,减少住院床日,降低住院费用。
[0004]与经皮肾镜相比,其手术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出血风险,特别对于小于2cm结石,有着明显优势。
[0005]与体外冲击波碎石相比,在X线阴性的结石,或者特殊类型的结石,体外冲击无法碎石时,输尿管软镜可实现直视下碎石取石,改善患者预后。
[0006]输尿管软镜术中通常会利用各种激光进行碎石或病变组织切除等操作,激光激发时会使手术区域水温升高,若输尿管镜前端水流循环不畅将会导致手术区域输尿管发生热损伤继而引发晚期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其次,手术区域水流循环不畅还会导致肾盂、输尿管腔内高压,造成泌尿系感染、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最后,碎石过程中产生的结石碎末、病变组织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都将使手术区域模糊,严重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局部水流循环不畅会阻碍浑浊水流的快速排出,降低手术效率并增加手术风险。因此,维持术区水流循环内外平衡是保障输尿管镜手术安全性、高效率的关键因素。
[0007]既往肾盂灌注分以下几类:自然高度差灌注、单注射器灌注、机械式加压灌注等;
[0008]自然高度差灌注缺点:灌注高度差一般为60cm水柱,灌注压力不够,灌注液量偏少,导致视野不清晰,造成肾盂探查困难,可能导致结石或者肿瘤位置不易探查,造成漏诊现象;碎石过程中肾盂内液温度过高,导致热损伤肾盂黏膜;术中视野不清晰,钬激光光纤误伤肾盂黏膜,造成肾盂黏膜出血,严重影响手术进程。
[0009]单注射器灌注缺点:术中存在注射器充盈时间长,反复多次的充盈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气泡进入肾盂,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且气泡进入肾盂出现伪影,出现光纤误损伤黏膜现象。
[0010]机械式加压灌注缺点:术中恒定灌注压力,当肾盂内回流出现障碍时,灌注压力不变,出现肾盂压力增高,导致肾盂黏膜出血、肾包膜下出血、肾破裂,甚至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
[0011]因此,本技术通过改进,确保手术过程中输尿管软镜不间断灌注,人工控制灌注压力,有效回避上述灌注装置的相关缺点。
[0012]此外,在妇科手术中,由于阴道、子宫手术与输尿管软镜具有相似的技术问题,即病变组织检查、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都将使手术区域视野模糊,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降低手
术效率并增加手术风险。
[0013]因此,本技术意在设计一种软镜灌注装置,既可以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用,还可以在妇科手术中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镜灌注装置。
[001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16]一种软镜灌注装置,包括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至少两个注射器灌注结构以及输出管结构,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包括自然高度差灌注管,注射器灌注结构包括负压注射器、注射管以及第一单向阀,输出管结构包括连接管、输出管以及第二单向阀,自然高度差灌注管上端连接输液容器,下端同时与各注射器灌注结构的注射管上端连接,注射管下端与负压注射器连接,负压注射器能向注射管注入灌注液,第一单向阀安装在注射管上,第一单向阀允许灌注液从注射管上端流向注射管下端,反之则不允许,连接管的数量与注射器灌注结构的数量相同,每个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注射管连接,且连接位置在第一单向阀与注射管下端之间,每个连接管的下端均同时与输出管上端连接,输出管下端为开放端,每个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允许灌注液从连接管上端流向连接管下端,反之则不允许,输液容器的高度高于输出管下端高度。
[001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18]上述的注射器灌注结构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连接管的数量也为两个。
[0019]上述的自然高度差灌注管上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器用于对流经自然高度差灌注管的灌注液进行过滤。
[0020]上述的输液容器与输出管下端高度差为60cm水柱。
[0021]上述的自然高度差灌注管上端形成两个对接插管,每个对接插管均能与输液容器对接,从而使得输液容器与自然高度差灌注管连通。
[0022]上述的自然高度差灌注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灌注液流量的流量调节器。
[0023]上述的注射管内腔横截面积是连接管内腔横截面积的两倍。
[0024]上述的输液容器为三升袋。
[0025]上述的负压注射器上标定刻度,具有自动回抽功能。
[0026]上述的对接插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对接插管开闭的阀。
[002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8]1、本技术的一种软镜灌注装置,可以在多个手术场景使用,例如,输出管下端与输尿管软镜处连接,用于输尿管软镜的灌注;输出管下端与阴道镜、宫腔镜连接,用于妇科手术,使用场景广泛。
[0029]2、本技术设置至少两个注射器灌注结构同时与输出管连接,通过多个注射器交替补充、注射灌注液的方式,保证输尿管软镜手术、妇科手术中人工灌注连续可控地进行,其中,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本技术可以避免反复多次的充盈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气泡进入肾盂,手术频繁暂停的问题,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0030]3、本技术通过多个单向阀实现了自然高度差灌注和注射器灌注有机结合,可
以根据需要改变灌注方式,在压力需求不高时,采用自然高度差灌注,在需要加压灌注时,使用注射器灌注,操作方式更加灵活。
[0031]4、本技术自然高度差灌注管上端形成两个对接插管,每个对接插管均能与输液容器对接,从而使自然高度差灌注管能连接两个输液容器,在一个输液容器灌注液耗尽时,可以无缝切换到另一个输液容器,保证自然高度差灌注不会出现间断。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35]附图标记为: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1、自然高度差灌注管11、过滤器12、对接插管13、流量调节器14、阀15、注射器灌注结构2、负压注射器21、注射管22、第一单向阀23、输出管结构3、连接管31、输出管32、第二单向阀33。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第一实施例: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输尿管软镜灌注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1、两个注射器灌注结构2以及输出管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镜灌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1)、至少两个注射器灌注结构(2)以及输出管结构(3),所述的自然高度差灌注结构(1)包括自然高度差灌注管(11),所述的注射器灌注结构(2)包括负压注射器(21)、注射管(22)以及第一单向阀(23),所述的输出管结构(3)包括连接管(31)、输出管(32)以及第二单向阀(33),所述的自然高度差灌注管(11)上端连接输液容器,下端同时与各注射器灌注结构(2)的注射管(22)上端连接,所述的注射管(22)下端与负压注射器(21)连接,所述的负压注射器(21)能向注射管(22)注入灌注液,所述的第一单向阀(23)安装在注射管(22)上,第一单向阀(23)允许灌注液从注射管(22)上端流向注射管(22)下端,反之则不允许,所述的连接管(31)的数量与注射器灌注结构(2)的数量相同,每个连接管(31)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注射管(22)连接,且连接位置在第一单向阀(23)与注射管(22)下端之间,每个连接管(31)的下端均同时与输出管(32)上端连接,所述的输出管(32)下端为开放端,每个连接管(31)上安装有所述的第二单向阀(33),第二单向阀(33)允许灌注液从连接管(31)上端流向连接管(31)下端,反之则不允许,所述的输液容器的高度高于输出管(32)下端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巍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