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光学单元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78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1
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具有:保持架框(40),容纳相机模块(10);壳体(50),容纳保持架框(40);支撑机构(60),将保持架框(40)可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驱动机构(70),使保持架框(40)相对于壳体(50)旋转;以及限制机构(80),能够限制保持架框(40)的以与相机模块(10)所具备的透镜(11)的光轴平行的假想直线(L)为旋转轴的旋转。限制机构(80)包括设置于壳体(50)的限制凹部(82)、以及设置于保持架框(40)并且至少一部分进入限制凹部(82)的内侧的限制凸部(81)。的限制凸部(81)。的限制凸部(8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光学单元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光学单元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各种光学设备被开发并实用化。作为这些光学设备之一,已知一种能够位移地被保持的光学模块以及具有这样的光学模块的光学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光学模块(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可动部,对容纳有作为光学元件之一的透镜的镜筒进行保持;固定部,相对于可动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分离地配置;以及多个吊线,将可动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0003]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光学单元(相机模块),其具备: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拍摄部,经由容纳于上述透镜驱动装置所具备的透镜镜筒的透镜,对被拍摄体进行拍摄。
[0004]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相机模块所具备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减少由拍摄部拍摄到的图像的扰乱功能。具体而言,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使经由透镜镜筒来保持透镜的可动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减少因搭载有相机模块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姿势变化而引起的图像的扰乱(抖动)。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抖动校正功能。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28288号公报。
[0006]优选在为了实现抖动校正功能而使光学元件、包含该光学元件的光学模块能够旋转的情况下,防止光学元件、光学模块朝向过度的旋转、非意图的方向的旋转。例如,优选防止因落下时的冲击而使光学元件、包含该光学元件的光学模块向非意图的方向过度旋转而与周围的构件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防止可旋转地被保持的光学模块的过度的旋转、向非意图的方向的旋转。
[0008]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具有:可动构件,容纳光学模块;固定构件,容纳所述可动构件;支撑机构,将所述可动构件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固定构件;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旋转;以及限制机构,能够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的以与所述光学模块所具备的光学元件的光轴平行的假想直线为旋转轴的旋转。进而,所述限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构件的限制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并且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限制凹部的内侧的限制凸部。
[0009]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具有:所述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光学模块,容纳于所述光学模块保持机构的所述可动构件;以及柔性配线基板,与所述光学模块连接。进而,所述光学模块包括作为所述光学元件的透镜、以及经由所述透镜对被拍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元件。
[0010]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具有所述光学单元。
[0011]能够防止可旋转地被保持的光学模块的过度的旋转、向非意图的方向的旋转。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相机单元的立体图。
[0013]图2是相机单元的俯视图。
[0014]图3是相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4是保持架框以及壳体的立体图。
[0016]图5是表示相机模块向俯仰方向+侧旋转(倾斜)时的保持架框与壳体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0017]图6是表示相机模块向俯仰方向

侧旋转(倾斜)时的保持架框与壳体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0018]图7是表示限制凸部的底部外表面(第一限位面)以及保持架框的底部外表面(第二限位面)的倾斜状态的说明图。
[0019]图8是表示限制凸部的底部外表面(第一限位面)的说明图。
[0020]图9是表示保持架框的底部外表面(第二限位面)的说明图。
[0021]图10是表示限制机构的俯视图。
[0022]图11是表示限制机构的另一个俯视图。
[0023]图12是表示设置于保持架框的底部的凸部的立体图。
[0024]图1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光学单元(相机单元)、10:光学模块(相机模块1)、11:透镜、12:外壳、13:基板、20:柔性配线基板、21:折弯部、30:光学模块保持机构、40:可动构件(保持架框)、41:底部外表面(第二限位面)、42:插入槽、43a、43b:磁体装配槽、50:固定构件(壳体)、51:容纳空间、52:底部内表面(第二承受面)、53:插入槽、54a、54b:线圈装配部、55:容纳部、56:底罩、57:限位板、60:支撑机构、61:万向支架、62a、62b、62c、62d:支撑构件、63:万向支架主体、63a:圆形开口部、64a、64b、64c、64d:臂、70:驱动机构、71a、71b:绕线线圈、72a、72b:磁体、73:配线基板、74:霍尔传感器、80:限制机构、81:限制凸部、82:限制凹部、83:底部外表面(第一限位面)、84:底部内表面(第一承受面)、85a、85b:内侧面、86a、86b:外侧面、90:凸部、91:端面、便携式信息终端:100、C1:第一假想圆、C2:第二假想圆、C3:第三假想圆、C4:第四假想圆、L:假想直线、A1:第一轴线、A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而参照的全部附图中,对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对于已经说明了一次的结构、元件原则上不做重复的说明。
[0028]<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
[0029]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的俯视图。图1和图2所示的光学单元1是适合于向智能手机、平板型PC、笔记本型PC等便携式信息终端搭载的相机单元。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光学单元1称为“相机单元1”的情况。
[0030]相机单元1具有光学模块10、与光学模块10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20、以及保持光学模块10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30。需要说明的是,构成相机单元1的光学模块10是包括经由透镜等光学元件对被拍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元件的相机模块。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光学模块10称为“相机模块10”的情况。
[0031]相机单元1具有减少由相机模块10拍摄的图像的扰乱的功能(抖动校正功能)。更特定而言,相机单元1能够使相机模块10向各个方向转动。换言之,相机单元1能够使相机模块10向两个方向以上倾动。通过使相机模块10转动(倾动),减少了由搭载有相机单元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姿势变化引起的图像的扰乱。
[0032]在图1中,标注有附图标记L的单点划线表示与相机模块10所具备的光学元件的光轴平行的假想直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10所具备的光学元件的光轴与假想直线L一致。
[0033]在图2中,标注有附图标记A1的单点划线表示与图1所示的假想直线L相交的第一轴线,标注有附图标记A2的单点划线表示与假想直线L以及第一轴线A1相交的第二轴线。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其中,具有:可动构件,容纳光学模块;固定构件,容纳所述可动构件;支撑机构,将所述可动构件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固定构件;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旋转;以及限制机构,能够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的以与所述光学模块所具备的光学元件的光轴平行的假想直线为旋转轴的旋转,所述限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构件的限制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且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限制凹部的内侧的限制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其中,能够将与所述光学模块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通过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固定构件之间而向所述可动构件的外部引出,所述限制凸部向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从所述可动构件引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限制凹部具有隔着所述限制凸部而相向的一对内侧面,一对所述内侧面的相向间隔沿着所述限制凸部向所述限制凹部进入的方向而逐渐扩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其中,具有板状构件,所述板状构件与所述可动构件重叠并覆盖进入所述限制凹部的所述限制凸部。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模块保持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以与所述假想直线相交的轴线为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可动构件,在与所述限制凹部的底部内表面相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久治可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