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思专利>正文

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687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包括垫枕、第一滑动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垫枕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的外侧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固定器、后颈枕和第二滑动装置,所述垫枕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滑动固定器,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安装在后颈枕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下方的两侧安装有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方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安装在第一伸缩筒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用者根据术后病人脖子的长度调整装置的高度,使装置的高度与术后病人脖子的长度更加匹配,防止装置的高度过高或过底,加快术后病人颈部的恢复。颈部的恢复。颈部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


[0001]本实用涉及颈围枕
,具体为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

技术介绍

[0002]颈椎术后卧床患者需要注意减少头部的活动,以免伤口的开合,但是患者在夜晚休息时,无法人为控制头部始终保持一个位置和角度,普通的枕头无法起到对患者头部固定,防止其头部在夜间活动的功能。
[0003]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730243U,公告日2021年03月19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颈部固定枕,文中提出“U型枕本体1,U型枕本体1包括后颈枕101以及设置在后颈枕101两侧的侧颈枕102,在后颈枕101的上侧设有厚度可调的垫枕2,侧颈枕102的前端上侧水平或者由后至前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由于装置高度的固定,会对一部分脖子过长或短的病人,使用装置时与病人的脖子不够贴合,会影响术后病人颈部的恢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包括垫枕(1)、第一滑动装置(2)和固定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枕(1)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滑动装置(2),所述第一滑动装置(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装置(4);所述第一滑动装置(2)包括第一滑动固定器(201)、后颈枕(202)和第二滑动装置(3),所述垫枕(1)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滑动固定器(201),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201)安装在后颈枕(202)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201)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206),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201)下方的两侧安装有多个第一连接块(203),所述第一连接块(203)的下方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04),所述第一伸缩杆(204)安装在第一伸缩筒(205)的内部,所述第一伸缩筒(205)设在后颈枕(202)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动装置(2)外壁的左侧设有第二滑动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枕(1)与第一滑动装置(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装置(2)与固定装置(4)之间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204)与第一伸缩筒(205)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03)与第一滑动固定器(201)的下方之间为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201)与第一通气孔(206)之间为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201)与后颈枕(202)之间为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部固定颈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卡槽(401)、第一绑带(402)和第二卡槽(403),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器(201)的右侧安装偶遇第一卡槽(401),所述第一卡槽(401)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绑带(402),所述第一绑带(402)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后颈枕(202)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卡槽(403),所述第二卡槽(403)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
申请(专利权)人:陈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