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48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包括可佩戴于患者头部的罩网,所述罩网的底部设置有对罩网进行稳定的韧性带,所述韧性带的下方设置贴附在患者脖颈上的隔汗层,所述隔汗层上开设有供静脉置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汗层的下部设置有可对患者上衣的衣领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罩网、韧性带、隔汗层、通孔、静脉置管和夹持部件等,具有能够防止患者的汗液污染静脉置管,且能够减少静脉置管固定后晃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不能够很好的对静脉置管进行防止汗液污染和容易晃动的问题。脉置管进行防止汗液污染和容易晃动的问题。脉置管进行防止汗液污染和容易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


[0001]本技术属于静脉置管保护带
,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为CN2040926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包括软带和圆环,所述软带靠近其两端部附近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按扣,软带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扣环,所述圆环穿过扣环。其主要将软带通过按扣套设于患者的头部,然后将静脉置管套设纱布后,穿过扣环进行固定,达到对静脉置管的稳定作用。但是患者在出汗的过程中,汗液可能会穿过纱布与静脉置管进行接触,导致静脉置管污染,且静脉置管固定在头部的位置,在患者转头时,静脉置管会发生晃动,也不能够保证静脉置管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具有能够防止患者的汗液污染静脉置管,且能够减少静脉置管固定后晃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不能够很好的对静脉置管进行防止汗液污染和容易晃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包括可佩戴于患者头部的罩网,所述罩网的底部设置有对罩网进行稳定的韧性带,所述韧性带的下方设置贴附在患者脖颈上的隔汗层,所述隔汗层上开设有供静脉置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汗层的下部设置有可对患者上衣的衣领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所述隔汗层上开设有开口。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汗层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与患者的脖颈接触对隔汗层进行稳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夹持部件间隔均匀的分布在隔汗层的底部。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两个夹杆,两个所述夹杆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夹杆包括按压部和与按压部一体成型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杆的按压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夹块。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带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带分别与患者颈脖颈的上部和下部抵触。
[001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罩网、韧性带、隔汗层、通孔、静脉置管和夹持部件,能够使得在使用时首先将罩网套设于患者的头部,隔汗层处于自然下垂的状态,此时处于脖颈的外部,然后将静脉置管穿过通孔,静脉置管穿到隔汗层外部的部分使用纱布进行缠绕,进行防护,然后使用胶带将缠绕纱布的静脉置管水平固定在隔汗层的上方,随后通过夹持部件
对患者上衣的衣领进行夹持,保证隔汗层的下方不会飘动,避免了静脉置管直接与皮肤接触,达到了对静脉置管防止汗液污染的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开口,能够避免隔汗层遮挡住患者的双耳。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带,能够使得弹性带能够使得隔汗层与患者的脖颈紧密的接触,避免脖颈扭动时,与静脉置管发生相对的运动,即使静脉置管与脖颈尽可能的同步运动,降低静脉置管脱离脖颈的风险。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部件为多个,能够使得隔汗层的底部固定的更加牢靠。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杆、铰接轴、弹簧、夹块、按压部和夹持部,能够使得通过双手两个按压按压部能够使得两个夹持部之间的夹块之间产生缝隙,将衣领放置在两个夹块之间后通过弹簧能够保证两个夹块之中对衣领进行夹紧。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弹性带,能够使得将静脉置管固定在两个弹性带之间的高度上,两个弹性带与脖颈处抵紧能够使得两个弹性带之间的隔汗层处于紧绷区,与脖颈能够同步的运动,两个弹性带之外的隔汗层处于缓冲区,能够使得头部转动,或者身子转动时,缓冲区与跟随转动,紧绷区始终与脖颈贴附,保证静脉置管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罩网;2、韧性带;3、隔汗层;4、通孔;5、静脉置管;6、夹持部件;601、夹杆;602、铰接轴;603、弹簧;604、夹块;6011、按压部;6012、夹持部;7、开口;8、弹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包括可佩戴于患者头部的罩网1,所述罩网1的底部设置有对罩网1进行稳定的韧性带2,所述韧性带2的下方设置贴附在患者脖颈上的隔汗层3,所述隔汗层3上开设有供静脉置管5穿过的通孔4,所述隔汗层3的下部设置有可对患者上衣的衣领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
[002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罩网1、韧性带2、隔汗层3、通孔4、静脉置管5和夹持部件,能够使得在使用时首先将罩网1套设于患者的头部,隔汗层3处于自然下垂的状态,此时处于脖颈的外部,然后将静脉置管5穿过通孔4,静脉置管5穿到隔汗层3外部的部分使用纱布进行缠绕,进行防护,然后使用胶带将缠绕纱布的静脉置管5水平固定在隔汗层3的上方,随后通过夹持部件对患者上衣的衣领进行夹持,保证隔汗层3的下方不会飘动,避免了静脉置管5直接与皮肤接触,达到了对静脉置管5防止汗液污染的效果。
[0025]参考图2,所述隔汗层上开设有开口7。通过设置开口7,能够避免隔汗层3遮挡住患者的双耳。
[0026]参考图2,所述隔汗层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带8,所述弹性带8与患者的脖颈接
触对隔汗层进行稳定。通过设置弹性带8,能够使得隔汗层3与患者的脖颈紧密接触,避免脖颈扭动时,与静脉置管5发生相对的运动,使静脉置管5与脖颈尽可能的同步运动,降低静脉置管5脱离脖颈的风险。
[0027]参考图2,所述夹持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夹持部件间隔均匀的分布在隔汗层的底部。通过设置夹持部件为多个,能够使得隔汗层3的底部固定的更加牢靠。
[0028]参考图4,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两个夹杆601,两个所述夹杆601的中部通过铰接轴602铰接,所述夹杆601包括按压部6011和与按压部6011一体成型的夹持部6012,两个所述夹杆601的按压部6011之间设置有弹簧603,两个所述夹持部6012上设置有夹块60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夹杆601、铰接轴602、弹簧603、夹块604、按压部6011和夹持部6012,能够使得通过双手两个按压按压部6011能够使得两个夹持部6012之间的夹块604之间产生缝隙,将衣领放置在两个夹块604之间后通过弹簧603能够保证两个夹块604之中对衣领进行夹紧。
[0029]参考图2,所述弹性带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带8分别与患者颈脖颈的上部和下部抵触。通过设置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包括可佩戴于患者头部的罩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网(1)的底部设置有对罩网(1)进行固定的韧性带(2),所述韧性带(2)的下方设置有贴附在患者脖颈上的隔汗层(3),所述隔汗层(3)上开设有供静脉置管(5)穿过的通孔(4);所述隔汗层(3)的下部设置有可对患者上衣的衣领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汗层(3)上开设有开口(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颈内静脉置管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汗层(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带(8),所述弹性带(8)与患者的脖颈接触对隔汗层(3)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梅梅何叶牟亚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